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这是邓小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在《邓小平文选》中多次论及。他明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为群众接受“才能形成共同的行动准则”。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群众所接受的道理和方法,使全党全国人民逐渐地认识并接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主张。 一、充分尊重群众的接受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者互为联结、双向作用的能动实践活动。因而,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和信息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积极主动地加以选择和接受的,他们在本质上处于接受主体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们的接受主体地位。这是邓小平十分强调要解决的立足点问题。他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一定要“从群众愿望出发”来开展。 首先,要相信群众的接受能力和觉悟。只要透彻说理,群众就会心悦诚服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说理越彻底,就越能掌握群众。而说理彻底不仅仅在于深刻正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还在于直接代表和体现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革命理论能被群众所掌握和接受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同志正是基于此点,宣传和推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和运动,而相信群众的接受能力和觉悟,靠透彻的道理说服,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接受。 其次,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让他们在双向交流、积极参与和从容讨论中主动接受教育。群众的接受主体地位,在思想观念上集中地表现为自主意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轻信盲从,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日益明显。因此,邓小平常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挖掘调动群众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交流中接受信息,讨论中接受启发,参与中接受教育。不把群众当简单被动的“接受器”,避免行政化、命令化和教条化的做法。不然,就会引起群众反感或逆反心理,削弱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可见,尊重群众的接受主体地位,关键是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决不能把矛头对着群众,把群众当成批判、整治的对象,“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 二、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作风中实现有效接受 群众对思想教育接受与否,往往取决于它的形式、内容、手段、方法和作风是否具有可接受性。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据实讲解”、“细致深入”的要求和原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内容形式,改进作风方法,增强可接受性具有指导意义。 “据实讲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和体现。首先,要坚持用事实说话,让群众从事实中接受教育,“防止在群众中造成各种不符合实际的印象”,通过提高群众的信任心理,达到更有效的接受。例如,要让群众接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道理,一定要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方面的大量事实,向群众作出更好更有力的证明,吹牛没有用,过去那种不顾事实的胡言乱语,也只会失信于群众。另外,据实讲解也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事实,不断加以改进充实,力求真、新、实,力戒假、大、空,在思想、观点、语言、工具和载体等方面给人以实在可信的感受。总之,“人民,是看实践”,群众信真的,看实的,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重要的是要求真务实、朴实生动,而任何图虚名、争彩头、求轰动的花架子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只能被群众所厌弃。 “细致深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细致就是要考虑周全,使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防止思想政治导向上的失导、误导和片面性。比如,提倡对外开放,不能离开独立自主的根本立场;宣传稳定方针,不能离开改革发展的路线;等等。深入,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盲目浮夸。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号准群众脉搏,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善于把握接受过程和时机 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一个包括了解、认同、反省、转变、内化、升华等诸多环节的复杂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又受时间、地点、心态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而,邓小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耐心诚恳、持之以恒,“把经常性的工作建立起来”,以慢功求长效,以长期扎实的工作适应群众接受过程。比如,就人的思想转变而言,它是一个克服陈旧思想或错误思想,接受新观念和正确思想的复杂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和接受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对诸如家庭联产承包、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政策需要一个理解适应过程。邓小平根据群众的这一接受特点,坚持允许人们有一个观望了解、思考转变的过程,坚持让群众慢慢跟上来,逐步接受。即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帮助人们转变思想,也做到与人为善,态度诚恳,使良药可口,忠言顺耳,不搞围攻,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因而避免了用“残酷斗争”的做法来对待人民内部矛盾,深得群众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