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迅速崛起和勃兴,成为了当今社会万象里的一道奇异风景线。从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就可以管中窥豹,如大众娱乐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视频聊天”现象、外来文化中的“欧美大片”、“哈日哈韩”现象及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就是其表层的、集中的,也是颇为典型的代表。“超女”浪潮风靡全国,达到了街知巷闻的地步,这同样也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参与主体的。扑朔迷离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广为盛行和传播,对青少年有什么深层次的消极影响呢?新形势给传统的青少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如果不从思路、内容、体制、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青少年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青少年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探索,构建青少年工作的新模式。 何谓青少年流行文化 所谓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指青少年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独立价值和行为规范,包括生活形态、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有人将青少年流行文化归为三类:流行新品、流行产业和流行话语。流行新品是指流行文化领域内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如手机短信文化、Flash闪客文化和以QQ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流行产业是指以制造流行品为主,或直接参与生产流行品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如日韩剧、卡通片、《大话西游》等无厘头电影等。流行话语是指某一时期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汇,如目前流行的“恶搞”。这些流行文化,各有特点,形成的源头又不尽相同,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语言方式等。 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定的文化总是承载着相应的价值理念,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扩张的过程。青少年流行文化也不例外。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进步性。但低格调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给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历史观等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严峻问题。 首先,青少年流行文化淡化青少年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盛行和广为传播,导致一些青少年政治信仰淡薄,对政治要么采取一种疏离的姿态漠不关心,要么在全球化影响和西方错误思想渗透下,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产生认同心理,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持怀疑态度。当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往往也造成青少年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其次,流行文化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青少年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 流行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为了促进文化商品的消费,流行文化总是通过各种缤纷的形象和华丽的包装,竭力刺激人们的欲望需要,不断向人们推销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如美国的“哈利波特”,从电影到书籍、电子产品、玩具、游戏,几乎渗透了所有的文化产品领域。这些又大大地刺激了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消费欲望。如今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正发生变化,以往视节约俭朴为美德的观念淡化了,许多青少年开始注重样样讲名牌。“我的地盘我做主”、“玩的就是心跳”,几乎成为青少年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信条。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容易吞食青少年的心灵,他们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试图逃避正常的学习。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再次,流行文化的齐一化,以一种强烈的同质化力量单面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一股潮流、一种时尚、一种环境、一个氛围,使得青少年的兴趣、喜好和口味日益趋同。齐一化的特点消灭了文化本应具有的思想的丰富性和价值的多样性,造就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单面特征。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膨胀发展,也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辨别能力减弱,产生颠倒、扭曲。一些青少年不知何者为荣,何者为耻,荣耻不辨,善恶不分。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膨胀发展使得一些青少年为人处世完全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另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当前强势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时尚也在青少年流行文化中体现了出来,如当前校园中流行过“洋节”等现象,往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观念,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