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除了具备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特征之外,还具备一些新的、独有的时代特征。 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既参与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立和建设,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并以“服务”、“保证”准确表述和丰富、发展了“生命线”的内涵。他恢复和发扬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思想战线的拨乱反正。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为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服务,紧紧围绕“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进行工作,强调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他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他摒弃了靠搞政治运动和批判斗争解决思想问题的错误做法,确立了一切“着眼于建设”和注重引导、疏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方法。他明确了检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总之,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回答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精神合拍。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国情。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这就是我们想问题、做工作最基本的立足点,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是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方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跨世纪的时代主题和任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主要矛盾及中心任务,坚持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不能离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些基本理论观点,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主调。 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之后,如何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怎样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大课题。小平同志指出了经济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的科学论断,并且明确指出:“其它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邓小平概括了一个简洁的公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是改革开放加现代科学技术,再加上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他把思想政治工作既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视为它的有力保证,一再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整个思想战线的工作都需要加强”。他反复阐述教育人、培养人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并且提出了“关键在人”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的命题。这一系列论述,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确开展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倾向。既不能回避、放任,听其自由泛滥;又不可“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判开路”,靠搞政治运动解决问题。邓小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他不仅阐明了开展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斗争的重要性、必要性,而且还具体指出了反对各种错误倾向,要抓住反“左”防右这个主要课题,明确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因为,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是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都是妨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还特别提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和行为,他强调都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们加以抵制和克服。 坚持革命辩证法。“形而上学猖獗”,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症。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排除形而上学的困扰,始终坚持了革命的辩证法。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既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又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既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既明确指出“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又反复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是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两手抓”,科学地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明确检验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标准。检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模糊不清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四大把这“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有了这个根本标准,就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引导我们解放思想,排除“左”或右的干扰,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具体的标准,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