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的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要求。 一、深入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道路,又形成了理论体系,也是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十七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十七大也强调了: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今天所指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号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里所讲的实践特色,就是立足解决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民族特色就是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时代特色就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反映科学文化进步的新的实际。这就进一步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前进的方向。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就是普遍提升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觉悟。这是涉及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千秋万代永不变质。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不能仅仅寄托在一两个素质较高的领导人身上,而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的培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当代青年,能够普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普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修养,夯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 二、宣传普及活动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些突出问题,确定大众化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包括: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这就需要:既要弄清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又要弄清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连续发展的认识,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基础的前提,也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重要前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事业的普遍性、共同性的表现。“中国特色”是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新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不但为此做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也与干扰和阻碍各国独立自主地探讨和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潮和势力做了国际性的历史性的努力。邓小平同志把这一成果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之中不断发展。苏东剧变的教训主要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力抓在了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手里,在涉及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上,采取了改弦更张,背离甚至背叛共产主义事业,关键就是人的变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着眼于人民大众,防止人的变质。通过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使得人民大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永不变质。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体系和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自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就有了比较系统的准确的说明,这些年来不断在群众之中普及。但是普及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要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们的所处阶段、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发展战略,更加生动具体地被群众掌握。应该把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与学习和普及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应该把这一过程与学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合理地把握群众的思想解惑的需要,收到真实的积极效果。 三、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怎么样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只有方法得当,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贴近人们关心的问题,贴近人们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贴近人们的思路和语言,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空洞的说教早已失去任何教育的意义,只能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是绝对做不到大众化的。要贴近人们的思想和实际,不能回避现实的要害问题。那些遇到现实问题绕道走的做法,肯定没有任何吸引力;那些善于玩弄官腔的做法,只能引起人们的厌倦,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好的修养,又能够为人们解惑的做法,才能产生无穷的魅力,才能赢得群众,赢得青年,才能真正做到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