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1-0053-04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描述、承载、传导、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联结主、客体并能使它们互动的中介,其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对强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1] (P365)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制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经济比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状况较好,农民实际购买力比较强,农村购买的电脑、手机、电视、收音机、VCD/DVD等设备就比较多,农村文化办公室资料比较齐全,给各项文化活动注入科技的血液。很多乡村路口都备有报刊亭,农民可以购买各种报刊杂志,许多农民利用休闲时间通过看报了解国内外新闻时事等。而经济欠发展的西部地区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备比较落后,很多的家庭没有电视、收音机等设备,报刊在这些农村几乎没有市场,甚至在农村很少看到报刊亭,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许多农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不懂汉语(如广西目前还有一些农民不懂汉语),他们了解的社会主流信息非常有限。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沿海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深圳、顺德等地区的农村,改革开放前还是穷乡僻壤,十几年后那里的农民摇身一变就成了全国富裕的农民。农民富裕的速度比较快,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速度也较快,从广播到电视,再到手机、网络的使用,只需要几年光景。从靠在集市即圩里捎信① 到固定电话再到移动通讯等时间大大缩短。而与之相反,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几乎没有多大改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速度较之发达地区的农村是难以企及的。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也作用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农村家庭购买大量的电视机、电脑、手机、报刊必然会扩大内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利用电视、网络了解农业发展信息和外面的市场,及时调整农业耕种策略,使农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耕种效益。多媒体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应用,提高了耕种技术,增加了农业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现代媒体在农村的广泛普及,把社会先进文化、健康生活、文明范式带到千家万户,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相适应又相矛盾。所谓相适应,是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整体上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核心是农民的购买力问题。一定的经济发展决定这个时期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可能存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村却大量购买电脑、手机等消费品的现象。所谓相矛盾是指农村个体超前消费,即载体发展超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超出了人们的实际购买力,这样就导致超前消费与农民现实生活水平相矛盾。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农村文化相互作用的规律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本民族本地区传统优秀文化相承接的规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有一个延续性过程,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都有发展的潜力和价值诉求。而“文化的不同阶段是文化发展和进化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影响未来的历史进程”[2] (P662)。文化的变迁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传承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必须要传承农村传统优秀文化。表征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单一的同质文化传承到多元化的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传承的规律。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对单一的同质文化的传承。在几千年的中国农村发展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都是不断地继承传统农村文化。不管是帝王将相的更换,抑或是封建朝代的更替,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始终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的基石。一定时期的农村文化传播需要合适的载体,一定时期的载体发展需要农村文化作支撑,失去文化的血液的温存,载体将如同枯槁,显得十分苍白;失去合适的载体传播,农村文化也就失去表现其生命力的渠道。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只有与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优秀文化相承接,才能找到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