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一宏伟工程时,如何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牢牢抓住中心环节,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健康、深入地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涵容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产,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渗透在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之中。 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而在全部工作中,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这是因为—— (一)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这些精神文明归根到底,是受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与其他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区别,归根到底是由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区别体现在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从本质上来说,它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方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8页)由此不难理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尽管形态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极力维护私有制,维护以私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基础,维护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全部上层建筑。因此,不管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卫道士是鼓吹“仁义礼智信”,还是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他们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巩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在那样的制度下,“文明时代愈是向前发展,它就愈是不得不给它所必然产生的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是实行习惯性的伪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4页)正是这种“伪善”的思想道德渗透在一切精神文化领域,决定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性质。尽管这些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也含有一些民主性的精华和积极的因素,值得后人重视和借鉴,但是从总体上说,它们并不构成剥削制度下的思想道德文化的主流,也不可能改变这种思想道德文化的本质。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情况则迥然不同。我们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体,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必然要求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并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这种崭新的思想和道德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核心。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就决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思想道德建设为我们整个民族树立坚实的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的、足以成为广大社会成员进行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属的观念系统,构成这个社会的精神支柱,并由此而产生社会活动的精神动力。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例,在那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它以庄严的法律形式出现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同时又以不容置辩的公理形式镌刻在人们心中;以此为核心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系统,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这种价值观念下,人们的精神动力就是追求个人发财致富。这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必然带来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形形色色的精神危机、人格扭曲和心理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只能求助于宗教(在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来化解矛盾,用关于天国的幻想来抚慰那些在现实中受到伤害或感到焦虑的心灵。 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另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正在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要求全民族树立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为这种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要求确立一整套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要求社会成员自觉地遵守纪律和道德规范。其中理想是核心,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准则,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纪律,就能使中华民族形成牢不可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能把现代化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三)思想道德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在体制变革和经济腾飞的进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必然会遭到猛烈的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又不可能很快地发育成熟,因此,新的思想道德规范也就不可能迅速确立起来。这种状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社会的某些领域和群体中出现所谓“精神失序状态”,思想颓废、私欲膨胀、精神空虚、是非观念不清、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就会出现,各种腐朽思想和丑恶行为就会像病毒一样滋生蔓延开来,如不及时控制,势必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中断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族精神空前振奋,民族智慧的开发和民族创造力的发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和心理日益从禁锢、僵化和保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在精神领域里正面临着“转型期”的严峻考验。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这场考验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方面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使精神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例如部分群众思想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少数干部陷入腐化堕落的泥潭,个别地区黄、赌、毒死灰复燃,封建迷信重新盛行,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这一切,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干扰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