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构建,使原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产生许多裂隙,文化潜移和文化冲突日见明显。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观念与现实要求的碰撞异常激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如何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针,澄清认识误区,不断探索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确实也起过巨大的作用。但过去曾经有过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了不适当的位置上,改革开放之后又发生过“一手软,一手硬”的偏差。这一“左”一“右”都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大损害。有些同志对这些历史经验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对党的中心工作转移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心理定势的积淀,因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转移的接受就是不情愿的或者不自觉的。有人认为“经济建设热上去,思想政治工作冷下来”,也有人自嘲为“太平时期不再有用的人”,有人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和困惑心理,更有人处于既希望外界对自己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高评价,但自己又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的矛盾境地,如此等等。矛盾和焦虑皆因对新形势下地位问题的认识模糊所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究竟如何?是首位还是服从服务?其实,党的“十四大”明白无误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全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高校中就是以教学科研、培养人才为中心,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今后学校要面向开放的市场,它的存在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于市场需要,学校的科研与开发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地贴近这个中心,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帮助学校理顺师生员工的情绪,化解出现的矛盾,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面对自己工作地位的变化,我们一方面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则要逐步形成相应的心理格局。 二 过去,社会经济不发达,信息传媒不充分,特别是大多数人经济利益比较单纯,这就使高等学校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易于做到清楚而单一:教育与管理工作对象,使之在思想上、行动上努力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同心同德,奔向共同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冲破了过去那种过高的经济目标和政治期望。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成份的多样化,过去确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就显得过高或过于单一,不利于真正实现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员工,他们文化层次高,获取与处理信息快,思想的深刻性与敏锐性强于一般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易于变换选择,因此很可能不再依据外在设置的标准目标,而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洪流中择优而行、择善而从,选择一条最佳路线。这样,原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体系就有待重新考虑与斟酌。如果还是拘泥于用过去的目标来套今天活跃的工作对象,则不免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肩负沉重的政治期望,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处理信息、协调利益与目标设置之间产生激烈冲突。更何况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本身也有一个利益选择的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模式,从宏观上讲,应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学校中心工作完成。在这个总目标下,根据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实际状况,建立分层工作目标。对每一个人健康多样的奋斗目标要采取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用政治上统一的标准目标去套,去外在地要求对象改变自己。对过去所讲的“进步”、“先进”要作正确理解,允许人们在遵循社会共同目标和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目标追求。有了这样的目标设置,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就不再肩负沉重的政治期望值,也减轻了与对象之间在信息处理、利益协调和目标设置方面的冲突,有利于工作的深入。有的人担心这样做会使培养的人才缺乏政治上的可信度。其实,任何社会中的人才总是分层次的,我们只要注意处理好学校培养中的有关环节,注意培养人才中政治目标的层次性,就必然会找到一批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也会培养出大量能够遵循共同目标的建设者。 三 过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纯粹的。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政治性内容多,文化性内容少;上级的东西多,群众的东西少;来自工作主体的多,来自工作客体的少;外在的内容多,内在的内容少。这种内容,与过去的政治气候与教育制度有关。今天,由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接轨,大学校园已全面开放,大众传媒日益发达,使人们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千变万化,难以捉摸,信息的接受与反馈机制异常复杂。从思想教育的需求来看,文化的需求和情感的补充逐渐代替了单纯的政治需要。因此,对信息的迅速捕捉已成为社会主体的迫切要求,人们对过去单一的政治内容和滞后信息传输的教育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漠然相对。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内容的限制而难度日见增大,工作主体与工作客体之间矛盾加剧,投入和产出形成明显反差。在剧烈变革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内心深感忧虑,情绪产生动荡与不安。由此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减弱效应。 确实,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从单一的计划控制型向多种形式过渡。面对市场的压力,高校师生所需接受的文化内容大大丰富,所需形成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为了回应这种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丰富的、多样的、快捷的、有用的内容来填充学校教育中的空白空间,发挥其自身优势,不能简单地、主观地设定在政治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社会科学各方面有较高的修养,且与工作对象渗透结合在一块。这样,就容易选择出适应形势、适应大家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内容、多种信息,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成为大家饥渴相求的东西。从根本上讲,目标的丰富性决定了内容的丰富性,而内容的丰富性又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