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两大不可或缺的“软件”,为企业组织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是由于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上的一些认识误区,使得在企业发展中本应发挥相互支持作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效运行状态,有时反而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本质、运行机制、目标、理念等的认知没有很好地契合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具有密切关系,也与我们没有很好梳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者的关系有很大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两者在企业中的关系出发来谈谈企业的发展与它们的联系,尝试寻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形态。 一、公共性与私人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本质分野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具有本质的区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起到保证企业的政治方向和向员工灌输正确的政治观念等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本质上它属于国家及政党意识形态权力的表现,是国家及政党进行社会整合、动员、控制与引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任何国家及政党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并试图将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控制并整合到国家所主导的意识形态范畴之内,但不同类型的国家在具体表达模式上是有不同的做法的,甚至相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其概念本身的出现表征着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转换,它追求的是一种企业个体化特征,是企业管理人本主义潮流的体现。它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之产生一种深厚的亲和力与归属感。企业文化最终都凝聚、体现在企业品牌中,是意识形式与物质形态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管理性和经济性,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企业文化表达出企业独特的整体精神追求,是企业获得社会资本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公共领域,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浓厚的私人性,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分野,如下的区别也直接导源于上述分野: 1.行为主体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党组织,因而行为主体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身份。它的根本立场是党和国家的立场,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因而具有了“公家”的特色和烙印。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产物,要求在企业的价值趋向和奋斗目标指导下,依靠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文化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家及其经营管理人员,他的根本立场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是企业价值观的创造者,具有“私人性”的价值归属。 2.目标不同。一般情况下,搞好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之一,但是两者在目标上的差异是主要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面对战争,面对自然灾害,面对思想领域的激烈斗争,这时思想政治工作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政治稳定,其目标就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分离;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但更需要企业党组织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好困难企业、困难员工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主要是培育公民对国家及执政党的政治认同感、责任感,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认同与归属。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必须超越企业的单位利益,站在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站在企业本位利益上。 3.内容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政治观、公民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公共利益的教育。它不仅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更是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公民素质。广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可以适合于每一个企业和公民,因而具有共性特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企业精神,张扬企业个性。它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企业经验可以学习,而企业文化却不能照搬。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在于体现企业个性。 当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某些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具有重合性。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追求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两者在其它方面还有一致:例如,同样要采用能够激发人的主体积极性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等。 二、被消解的公共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进展,社会转型的社会形态已显露无疑,思想政治工作似乎受到了冷落,甚至有人认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可以取消思想政治工作了。即使是主张继续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人也大多困惑于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无论在法律定位,还是在实际影响力上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时候,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并且在实践领域已经有了不少的做法。但总体而言,如何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具体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是模仿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做法。然而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却耐人寻味: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式组织机构(那些从公有制经济组织改制而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原有的党组织也基本归属该经济组织原来的政府主管机构;那些从设立之日起就是非公有制的经济组织,基本上一直就不存在党组织);二是即使已经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正式组织机构(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多数为本地区甚至是全国知名大企业),其组织的设立、运行、任务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其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的职能与任务具有极大的企业文化建设意味。更值得深思的是有的企业设立党组织必须征得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的认可与同意。显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新特点典型地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合法性危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共性特征被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