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个重要政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全面推进,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先富起来。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往往停留于把先富者群体的出现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来看待,而忽略了其行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影响。笔者不揣冒昧,大胆就这一问题浅发陋见,以求教于从事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同行。 一、先富者的行为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推动或是阻碍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诸因素中,先富者行为往往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当先富者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时候,先富者的行为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当先富者同落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时候、先富者的行为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阻碍甚至倒退的作用。为什么先富者的行为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如此巨大的导向作用呢?首先,先富者的行为,指的是先富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种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进行的。这些思想和观念本身就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此外,先富者的行为也并非全都属于经济性质。其生活行为交溶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其致富行为则总是同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要求相联系并协调配合,因此也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存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而生存,首先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在致富欲望的驱动下,先富者的行为更象磁石一样,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辐射出巨大的吸引力。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发展不能长时间脱离相应的物质文明的发展。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点,二是创造物质文明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生产方式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由于先富者比其他阶层更具有证明和宣传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往往处于各种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每个历史阶段,先富者群体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也就往往成了该历史阶段精神文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内容,并决定着该历史阶段精神文明的性质了。 如此提出先富者的行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人们也许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无一不是先富起来的阶段,为什么社会并没有持续单一地沿着某一个剥削阶级的行为方式发展下去,而没有先富起来的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并没有先富起来,为什么会产生反映其价值观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人们浴血奋斗的目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的:(1)历史上虽然没有哪个剥削阶级的行为成为持续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但在它们那个社会,总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种主导作用可能是进步的,也有可能是反动的,但总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因素。(2)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行为方式所以会发生中断,并为另一种更进步的文明所代替,其原因在于:第一,这些阶级已经堕落为反动落后的阶级,并依靠自己的权势堵塞了其他阶级、阶层致富的道路;第二,社会上出现了通过新的行为方式先富起来的阶级或群体,并产生了与他们的行为方式相适应的新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当社会只具备第一种因素时,落后阶级面临的挑战只是更换其政治代表,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人们不断地起来反抗落后阶级,但又不断地自我复制,社会文明长期处于僵滞状态,就象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样。但当两种因素都具备时,人们所从事的就不仅仅是更换落后阶级的政治代表,而且还要以新的行为方式用价值观念取代落后阶级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时,整个社会发展表现为质的全面进步,社会精神文明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3)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所以能一代一代地继续下去,其原因正如本文前面所讲,精神文明的性质并不直接取决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而是与创造物质文明的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虽然劳动人民在历史上曾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并以不同劳动阶级的面目出现,但其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也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对于第二个问题,这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但它仍然受精神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制约。首先,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不是先富起来的阶级,但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劳动者阶级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才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寻求自己的解放,而是要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其次,作为无产阶级观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以是科学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其核心就在于它为资本主义制度中求富无门,备受剥削和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指出了一条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共同富裕的道路。再次,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也必须以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不再只是从理论上进行理解,而是侧重于现实中的亲身体验。这时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以较快的速度富裕起来,并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大劳动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无产阶级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所要建立的社会制度,都有可能变成空中楼阁,遭到人民的抛弃。因此,从国家范围和社会制度的比较看,无产阶级也只有使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先富起来,其行为和思想才会具有不可征服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才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