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4)11-0004-0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促进未成年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整合力、行动力,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聚合力量的重要思想源泉和精神家园。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优秀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形成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有着重要的凝结力量。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重要的建设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按照十八大精神要求,在青少年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可以增强未成年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更是增强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思想整合力量,它作为浸润到每个国人血脉中的民族之魂,集中了民族思想、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其全体成员具有价值指向的吸引力。”[1]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极大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德文化,里面有丰富的文化道德传统。《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中更是形成了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优秀美德。传统道德教育和修养,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正是通过人们观念上的认同、道德上的修养,形成了中华民族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的社会凝聚力量,将整个民族的感情、意志凝聚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的繁荣。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用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凝心聚力,我们要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结在年轻人中不断传递。 2.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凝聚力,更具有整合力,能将不同观念、不同民族整合凝聚为中华民族同心同德的奋进力量。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观念的整合力。和合观念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文化融合、民族整合的基本法则。“和而不同”是和合文化的主要方法,“和而不同”即与他人相协调,但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也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面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是渗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进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不断融合的过程。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人们求大同存小异、“致中和”、和谐共生、互补互济、不苛求同一,以达到文化整合和共荣的局面。未成年人处在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的形成阶段,学会一种包容、和合的精神,不仅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也会对自己思想的整合、包容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和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给我们的优秀思想资源,是鼓励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整合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一统”、“大同世界”、“兼容天下”、“公天下”等观念,是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的思想来源。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在尊重各个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和风俗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共荣、民族的统一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不仅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教育,还要有中国文化、国家统一的民族意识的教育。中华文化中“大一统”、“兼容天下”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性。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设想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的“大同世界”不仅要求百姓安居乐业,也要求政治和谐、国家和谐。作为文化传统的“大一统”的观念,始终激励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盛而斗争。在今天,民族分裂分子依然会以各种借口分化国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同时要用传统文化的整合力量来加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大同”思想、“大一统”的观念,更需要在青少年中传播,需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