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杜的《企业成长论》(注: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从经营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经营资源的量、扩张、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与国籍无关的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杨杜认为,经营企业就是要达到经营资源的最有效、最经济的积累、分配和利用,而规模经济、成长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以及它们的结合状态——复合经济构成了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杨杜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视机企业的成长得出“与国籍无关的”企业成长三大规律,即成长模式、非均衡成长模型和复合经济模型。 无可否认,杨杜的研究成果将我国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但遗憾的是,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中没有包括企业竞争能力因素。根据现代竞争理论,一个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至少要考虑产业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的威胁、顾客侃价能力、供应商侃价能力和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否则别说成长,就连生存都会受到威胁。而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模型仅有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两维空间,这样得出的理论模型至少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充分的。 本文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竞争理论的研究成果,成立起三维空间的企业成长理论模型,即将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从两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 1.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及其不足 杨杜认为,在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规模大小、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从企业规模和事业结构两维空间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特性,并把这种关系特性叫做企业的成长模式。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看,成长模式呈现如下一般规律,如图1所示。
在现代企业的初始阶段,企业主要以手工或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规模较小但产品是变化多样的(如图1中A点)。随着企业的成长,大规模机械设备的采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趋向于单一产品的生产,即专业化(如图1中B点)。专业化大规模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使企业规模急速扩大,其结果是生产和需求越来越接近平衡,企业开始转向依靠产品多样化和开辟新事业追求成长的道路(如图1中C点)。多样化促使企业持续成长,但由于规模巨大的主业市场的成熟化,在企业没有寻找到新的成长事业的情况下,尽管企业的多样化程度可能不断上升,但生产规模可能呈停滞或下降趋势(如图1中的D点、E点)。这一规律可以简单描述为:现代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的多样化小规模生产到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再到多样化持续成长的阶段(注:杨杜:《企业成长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231。)。 杨杜的企业成长模式实际上描述了现代企业成长过程的轨迹,但是这条轨迹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在规模和事业结构的两维空间发生变化。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营环境。在经营环境的诸因素中,市场竞争因素与企业的成长密切相关。忽略了竞争因素的企业成长模式不能很好地描绘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长过程。笔者认为,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竞争能力一维空间可以使企业成长模式更贴近于企业成长过程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规模和事业结构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应该从企业规模、事业结构和竞争能力的三维空间来观察企业的成长过程。 2.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的定性描述 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是建立在杨杜的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基础之上的理论模型。也就是说,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存在以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存在为前提,即两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的一般规律在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中同样适用。 在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领域多寡和竞争能力强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企业规模、事业结构和竞争能力的三维空间加以描述。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先来看企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种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当生产数量达到最佳生产规模时,单位产品成本降至最低点,此后再增加生产数量,单位产品成本不但不会再下降反而会上升。这一规律反映到市场竞争方面可以表述为,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可以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向市场上提供同类产品,或者以相同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类产品或以相同价格提供超值产品的能力通常称之为企业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企业的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企业某种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在该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随之增强,当生产规模达到最佳规模时,此时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最强,此后再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竞争能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企业的规模与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可由图2中的曲线来表示。 图2中E点以前的线段等效于图1中的A点与B点之间的线段,它表示企业成长初始阶段由于生产规模小且产品变化多样时的企业竞争能力;E点到F点之间的曲线表示企业成长到专业化大生产之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F点之后的曲线则表示企业开始追求多样化由于经营资源的分散而造成的竞争能力停滞或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