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人本管理”四大环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理论学习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更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也是我们已经取得某种共识,却没有做好或没有努力去做的难题。

      人本管理是对管理对象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比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指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使企业获得效益的最大化。其实践操作包括以下四大环节。

      一、关键所在:选人与用人

      选人是用人的前提。选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建立在识才知人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念。一是“人才第一”的观念。“人才第一”的观念是识人知人的动力,也是管理者思贤若渴,想方设法寻找人才的动力。二是“人皆有才”的观念。树立每一个人能够胜任某一项工作,能在某一些工作岗位上适应特定的工作要求的观念,才能使管理者以信任的态度去敏锐地发现、大胆地使用企业中每一位职工,为他们发挥才能积极创造条件。三是“不求全人”的观念,金要足赤无金可得,人求完人则无人可用。人总有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正是用人的关键。有了这样正确的人才观,才能树立正确的识才知人的指导思想;第二,悉心观察对象的优点、弱点、缺点。识才知人的观察艺术,主要要求抓住三个环节:一找优点。优点是一个人的长处,是用人的依据。管理者应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包括人的德、才、识及其在兴趣、性格等方面的突出长处。同时还应注意到人有“显才”与“潜才”之分,在观察人的时候尤其应充分考虑和研究人的那部分未显示的“潜才”。二找弱点。这是衡量某人适合不适合某一工作岗位的依据。三找缺点。缺点不一定是弱点,缺点是可以克服和改正的,因此,识才知人不可简单地因缺点而埋没人才,要知道缺点改正之后往往可能成为优点和长处;第三,把握标准,在比较中识才知人。对人悉心观察是了解对象的长处和短处的过程,而每个工作岗位对所用之人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只有在观察结果与用人标准相吻合的时候,才能最终确定人选。因此,识才知人要最终落实到把握标准上。

      用人标准可以分为基本标准和特殊标准:基本标准就是作为一个可用之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基本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而特殊标准则是每一个特定的岗位或工种对工作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人的优点、弱点和缺点,权衡利弊、择优定岗。

      管理者用人的本质是用人所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用人所长,德长为本。所谓“德”长,即指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用人的前提。德是才的统帅,有才无德者,不可用。同时,也应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德”长的普遍性,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大多数职工都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都具备用人的前提条件。因此,即不能忘记用人须以“德”长为根本的出发点,同时也不可将“德”长的标准绝对化、神秘化;第二,用人所长,才长为主。人的专长、才能统称为才。用人所长,本质上就是发挥人的专长和才能。德是才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保证。但有德不等于有才,“无才有德”也难以成事。在德的保证下,用人与否、怎样用人,主要取决于才能的高低、特长之多寡。以才为主地用人,才能始终让第一流的人才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第三,用人所长,扬长避短。用人主要是用被用者的长处,限制其短处。因此,要想方设法地为其发挥长处创造各种条件。

      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时常面临两类人:一类是有突出优点但也伴有明显缺点的人;另一类是长处不显短处不著,成就没有错误不犯的人。相对而言,前者有可用之长处,也有不可用之短处;后者既无可用之特长,也无不可用之特短。对此,有魄力、有远见的管理者应选择第一类人而用之,才能把握用人的实质。这是因为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特定的要求,只要所用之人的缺点对该项工作没有很大影响,则宁肯用在这方面有突出才能专长的人,而不用虽无明显缺点也无专长的庸人。

      二、重要基础:提高职工素质

      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问题,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职工素质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职工素质?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逐步完善职工的道德品质,培养职工进取精神。

      首先,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塑造人、培育人,使职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地将索取与奉献、享受与创业、社会与个人统一起来,增加自主、自强、平等、竞争意识,增强能力本位意识。其次,确立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行为取向,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坚持尊重职工、关心职工、依靠职工的原则,反对把经济原则提升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把经济利益作为主体价值需求的首要目标,把人的关系归结为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把占有财富和金钱的多寡当作人的社会价值的主要标志。在社会生产经营和交换中,坚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在人生追求上,崇尚精神价值和美好情感;在发展生产中,既看到物质生产力,更注重人的能力,特别是智能生产力,推崇科学理性;在创造社会财富中,既看到物质财富,更要看到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求广大职工,以诚实劳动谋求利益,树立艰苦奋斗、举事创业的雄心大志和强烈的事业心,始终保持饱满的斗志和进取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