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和直接受益者。13年前,新飞的前身还是一个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小型地方企业,资产不足100万元,职工只有三四百人。1984 年底从意大利引进了年产10万台规模的电冰箱生产线,1986年11月正式建成投产。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新飞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家电制造、房地产开发、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跻身中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国日用家电行业十强之列。资产总额增长到19 亿元, 增长了1000多倍;为国家赚回了建设83个年产10万台电冰箱企业的总投资;职工队伍发展到6000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才达到1300余人;生产能力发展到年产210万台电冰箱(柜);产品由一个系列3个品种发展到十二大系列130多个品种;1996年,新飞完成工业总产值24.9亿元, 实现利润3.15亿元,利税合计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9.4%、30.2 %和30.4%。1997年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新飞已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三强之一和最大的无CFC 冰箱生产基地。在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排序结果中,新飞名列第17位, 在冰箱行业中以明显的优势坐上了头把交椅。 新飞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竞、双高”管理法的实践和运用。 一、“两竞、双高”管理法的内涵 所谓的“两竞”指的是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中全方位导入竞争的观念,建立起企业内外两个竞争循环的运行机制。即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对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有效竞争机制,从而推动企业参与外部大市场的竞争循环;“双高”是指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中始终坚持以产品高质量为核心,进而实现产品高档化,并推动企业全面工作高档化,企业素质高档化。“高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上升的概念。 “两竞、双高”管理法是新飞在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起来的,凝聚着新飞几千名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二、“两竞、双高”管理法的形成和发展 1、1989年到1991年,是新飞的艰难发展时期,也是“两竞、 双高”管理法运用的探索期。 新飞投产之后,经历了1987年、1988年两年比较好过的日子,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了1989年,市场风云突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治理整顿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我国年轻的电冰箱工业更是首当其冲,在市场滑坡、销售疲软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当时,国内的“冰箱大战”正在急剧降温。号称“正规部队”的57家冰箱定点生产企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绝大多数企业都被迫采取了停产、限产或转产的措施,还有上百家非定点企业的“杂牌部队”,早在上半年就纷纷“落马”、“偃旗息鼓”了。“新飞”冰箱的疲软现象虽然迟到了几个月,但最终也未能逃脱滞销的厄运,不得不由预付货款的销售办法改为代销,库存周转量曾多达3万余台,成品资金占用达到4964 万元,全部流资占用接近一个亿,贷款额高达6100万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他们认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质量、品种、价格和信誉的竞争。要想使“新飞”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不被“吃掉”和淘汰,就必须强化质量,增加品种,保持价格优势,提高产品信誉。因为当时“新飞”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低,再加上“新飞”地处中西部落后地区,地理位置和生产规模都不占优势,所以企业被“逼上梁山”之后,就必须“卧薪尝胆”、“背水一战”。于是,他们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龙头,以售后服务为最后防线,以多品种、小批量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钻市场的空档儿为目标,及时制定了“强化产品质量,强化新产品开发,强化产品销售,强化成本控制,强化售后服务,强化基础管理”的“六个强化”的生产经营决策。 强化产品质量是“六个强化”的重点和核心。为了寻找质量管理的“长效疗法”,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率先提出了“痛点哲学”,即将危及企业生死悠关的质量问题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挂钩,制定了一系列把产品质量落实到人头的奖罚规定,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兑现。如今,“三不”、“四不准”“四优先”和“一票否决”等质量管理格言已成为新飞的法规,职工则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或座右铭。“三不”,不重视质量的工人不是好工人,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能当干部;“四不准”,对不重视产品质量的职工,不准分房、不准升级、不准安排子女在本企业就业,不准评功评模;“四优先”,对提高产品质量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优先分房、优先升级、优先安排子女到新飞就业,优先评功评模;“一票否决”,凡在产品质量或工艺操作中弄虚作假的职工,新工人解除劳务合同,老职工给予降级处分,干部给予解除聘任或降职使用。这就意味着,只要产品质量搞得好,对提高产品质量有贡献,你就可以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福利待遇方面处处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否则,你就不仅与各种实惠好处无缘,而且还要受到惩罚。1990年5月和9月,他们还两次开展大规模的质量整顿活动,让职工“花钱买教训”,亲自动手砸毁自己生产的不合格冰箱1400余台,并响亮地提出:“谁砸‘新飞’的牌子,就敲掉谁的饭碗”的口号,有效地增强了职工的全员质量意识,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在深入贯彻执行“六个强化”等经营决策的同时,他们深深感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及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等,使企业缺乏活力,举步维艰。当时新飞就有这样的“顺口溜”:“进了新飞门,成了新飞人,不管干不干,总得管我三顿饭”。为此,他们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赋予的权力,深入进行了难度最大的三项制度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