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在优胜劣汰机制发生作用之后,企业间明显的出现了分化。目前有邯钢、长虹、宝钢、海尔、周口味精、燕京啤酒、华源、扬子石化、燕化等一批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市场资源、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在向这些企业集中。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困难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之下,这些困难企业和优势企业之间差距还在迅速的拉大,可以说企业两极分化的局势已经形成。目前全国企业的亏损面仍然在40%—45%之间;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企业大约占企业户数的20%;不能按时领到全额工资涉及的职工大约有1000万;不能按时领到退休金涉及到的离退休职工大约有200万—300万,社会上对于这些现象是非常关注的。 有的同志对目前的形势不是很理解,他们觉得企业改革改来改去怎么越改越困难,92年93年还不是这样,怎么现在搞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也有的人认为要是这样下去,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到底还能不能站住脚,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我想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企业形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深化企业改革,搞好经济工作很关键。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看法。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这些企业状况不好,而前几年并不这样?我认为现在出现一批困难企业,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过去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的是一厂一策,具体来看就是承包制。到1993年底,国有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大约占国有企业总数的85%以上。承包制的作法是企业和政府之间“一对一讨价还价”,企业有困难,减税让利,困难大就多减税多让利,如果困难再大连税也可以一起包。这种作法显然是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那些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的困难和矛盾被掩盖了。 从1994年开始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统一了税制,实行了财政体制的改革。因为承包制的基础是财政上的分灶吃饭,由于实行了分税制,使承包制的基础消失了。承包制一结束,那些靠减税让利过日子的企业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94年之后出现的一些困难企业跟这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国长期处在卖方市场、短缺经济之下,此时企业间的差别表现为老大、老二和老三。你的质量好,成本低,你挣钱多,是老大;有的企业业绩平平,情况一般,你是老二;有些企业质次价高,它只能落得个老三。也就是说,卖同一个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能挣100元钱,竞争力不好的企业挣50元钱, 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挣1元钱。但是不管怎么说都还有买主,都能开工生产,都还有工资发, 日子还能过得去。因此,物资短缺掩盖了竞争力弱的企业的矛盾。但是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由长期的供不应求短缺经济转向供需平衡,或是供过于求。在市场中,卖主和买主交换了阵地,主动权由卖主转给了买主。买主一得到了主动权,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被落选了,货币选票不再投向这些企业,也就是说,这些企业一夜之间丧失了买主、丢掉了市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老大、老二、老三,而是生死的关系。一个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往往以一批企业被淘汰为代价。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向一部分企业集中,另外一部分就丧失了市场,他就没有了活路。这样就使多年被短缺经济掩盖的在国有企业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 在困难企业中所暴露的矛盾和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最近三年五年中发生的,实际上是传统体制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的集中表现。那么,有哪些影响比较大的深层次的矛盾呢? 首先在困难企业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体制政策上的矛盾。长期以来国家对企业实行的是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政府在认真的办企业,在兢兢业业的管企业,但是与此同时又把很多本来应该由政府办的事,强加到企业头上,让企业自办小社会,造成政企职能错位。政府直接管企业带来的后果,是企业要吃政府的大锅饭。既然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重要决定都是政府做的,出了问题我有什么责任?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是政府批的,出了问题我有什么责任?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是政府批的,没有效益我有什么办法?这就出现了企业吃政府的大锅饭。由于企业在自办小社会,这就使得职工离开了企业找不到社会依托,所以大家心里都明白,我离不开企业,反过来企业也辞不掉我。这就出现了职工要吃企业的大锅饭。在这两个大锅饭的体制之下,人的积极性消失了,人的聪明才智也被埋没了,这就导致出国有企业效率过低。 另外,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企业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也就是说企业的国有资产笼统地是国家所有,但对每一个部分具体资产的管理、经营、监督的责任,没有落实,不清楚。这就造成当企业国有资产经营不好、造成损失的时候,要打板子都不知道去打谁的屁股。谁都可以推脱,谁都没有责任。 这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造成了政府直接干预的物质基础。按现行的体制,在企业之内,所有者代表缺位。因此凡是需要所有者作决策的事情,现在由政府各个部门分兵把口来行使职能。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之内没有所有者的代表,没有董事会。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该由企业的董事会作决定,但是由于企业内没有董事会,那么企业经营计划现在就由政府的计划部门审批,重要的技术改造要由我们经贸系统来审批;企业每年的分配、工资、资金要发多少,积累多少要由政府的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来批准;企业每年财务决策,要由财政部门批准;企业重要的人事变动当然更要由各个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来分别管理,如此等等。现行的这套管理体制,实际上政府分兵把口承担了企业董事会的职能。也就是说在现行体制下,所有的国有企业只有一个董事会,就是政府。反过来政府就成了所有的国有企业唯一的董事会。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因此,企业就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利益和建立自身独立的决策系统,也不具备自己独立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这是体制上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是拿着红头文件下海。因此企业怎样走向市场,怎么能提高资产的运作效率?企业遇到困难就面对政府“等靠要”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