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华,卢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电子信箱:songhua@ruc.edu.cn(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近年来,鉴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基于供应链网络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开始兴起。本文通过选取三组案例,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详细对比。本文发现,与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相比,产业企业发起的供应链金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事前与事后信息不对称,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绩效。本文在丰富和拓展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的同时,对产业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也具有有益启示。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字号:

      融资难一直是约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国际贸易的波动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更为严峻。科法斯(Coface)公司2017年出具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8%的受访企业都曾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应收账款到期未付的状况,其中有26.3%的企业平均拖欠情况超过90天,而15.9%的企业平均拖欠情况超过150天。这一数据表明企业实际运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并且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由于所处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激烈且不确定性较高,通常面临现金流紧张或者断裂的风险。尽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内源性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依赖于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1]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经营年限较短、所拥有的优质资产较少以及财务报表不健全等,使其很难从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成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为优化供应链中资金流的一种有效方式,以往研究中主要从关注应收或应付的财务导向与关注库存的供应链导向两个视角对供应链金融予以探索。[2][3]这两种视角都是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管理方和提供方,鲜有学者将供应链中的产业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主体予以研究。然而,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产业企业在供应链中与中小企业有着更为广泛的互动,因而其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在模式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也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有着明显区别。那么,对于融资可得性、融资周期、融资量以及融资成本等绩效指标,[4]产业企业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在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绩效方面是否具有差异?并且,得益于互联网平台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主体。鉴于此,本文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以商业银行和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产业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二者在开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不同风险管理手段。此外,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对其展开的实证和案例研究数量都较少,以产业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资金提供主体的研究更为罕见。[5]因此,本文在丰富和拓展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的同时,对产业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也具有有益启示。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一)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

      在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研究中,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tz and Weiss)提出的信贷配给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时面临的主要瓶颈。[6]借方的硬信息和软信息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开展的基础。[7]基于此,伯杰和德尔(Berger and Udell)提出基于财务、资产和信用的三种交易型借贷以及关系型借贷。[8]一般而言,硬信息是开展交易型借贷的前提,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市场规模等硬信息却难以有效量化。而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关系”等软信息往往是关系型借贷的基础。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这种基于长期互动才能建立的“关系”也很难存在。并且,由于关系借贷与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关联性,并不能对其经营状况予以掌握,从而不可避免事后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的产生。还有学者提出了小企业信用评分(SBCS)、判别型借贷、商业信用借贷和企业信用卡贷款。这些技术将硬信息和软信息综合起来,但本质上没有脱离硬信息和软信息的范畴。

      随着实践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其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2][3]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有效管理供应链中资金资源,促进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价值共创的一种方式。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提供方基于对供应链中与运营资金相关的活动和流程进行监控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从而实现对现金流的实时优化与控制。[2]就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而言,陈祥锋和朱道立对物流金融的不同形态予以梳理。[9]莫尔和巴苏(More and Basu)则根据物资在物流运输中的时间节点,提出运输前融资(基于订单或原材料)、在途物资融资(基于库存)以及运输后融资(基于预付或应收)等三种类型。[10]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视角出发,伊志宏等人在其研究中识别了不同行业的多种供应链融资模式。[11]而胡跃飞和黄少卿从金融产品角度指出应收、存货和预付是构成供应链金融的基本要素。[12]因此,基于这三种产品要素形成了三种主要供应链金融模式,这种划分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普遍认可。此外,供应链的存在是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前提和关键,正是供应链网络中不同企业之间稳定交易与互动的存在,使得企业之间产生相互信任,而这正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2]

      (二)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绩效

      不同于传统银行信贷所依赖的硬信息与软信息,供应链金融关注的信息更多地来源于供应链网络,因而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绩效提升方面更具有优势。具体而言,目前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基于财务导向和供应链导向所展开。[13]其中,作为一种短期资金解决方案,财务导向的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等财务要素的运用,例如保理、反向保理等。利布尔等人(Liebl et al.)研究发现,保理、反向保理等供应链金融可以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并能够有效缓解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资金约束。[14]并且,相对于企业信用而言,基于供应链中交易信用的融资风险相对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供应链导向的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库存与固定资产等要素,例如库存融资、物流金融等形式。这类供应链金融要求的信息化程度较高,需要建立在对整个供应链业务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鉴于此,乌特克等人(Wuttke et al.)指出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提供者可以通过为供应链网络中的不同交易主体之间提供预支与结算等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2]以往相关研究同时表明,库存融资与物流金融等形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提升其融资绩效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