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价值网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向东(1966- ),男,江苏南通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是流通创新与管理、商业模式创新,E-mail:ruclxd@126.com;陈成漳(1990- )(通讯作者),男,福建大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是流通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Email:rmdxccz@163.com(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互联网时代,价值创造模式已由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同时,竞争格局由个体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网络间的竞争。价值网比价值链更有利于应对新竞争格局,因此,企业对构建价值网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现有文献对于价值网的研究大多从管理学视角展开,从经济学视角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鲜有文献对价值网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的经济学思考,因此,对价值网的构建存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认为,价值网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在价值创造上的一种新制度安排,对价值网的构建的研究需充分考虑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互联网技术影响交易成本与市场分工的视角来研究价值网的形成机理。本文以某网络公司为例,解剖其构建价值网的整个过程,以期得出价值链到价值网演变的过程机理的一般模式。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分工从以价值链为分工单元转变为在价值链内部价值创造环节上的深度专业化分工,最后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价值创造活动的专业化集成,形成价值网。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是这一分工深化得以实现的原因,是价值网形成的内在动因。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价值创造活动正逐步由个体企业的行为演变为网络成员的共同努力(Moore,1993),价值创造方式从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Stabell等,1998)。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从企业层面转向网络层面,形成网络竞争格局(Kaisa & Virolainen,2011;金帆,2014)。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由于其线性思维及其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的特点,将比较难以应用于网络竞争格局(李海舰等,2014)。而新兴的价值网理论要求企业不再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而是专注于整个网络的价值创造系统,更契合企业应对新竞争格局的需要,构建价值网正逐步成为企业适应新竞争格局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如何构建价值网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企业构建价值网的成功率并不高,价值网的构建路径尚未形成比较成熟或可供借鉴的范式。这是因为,价值网的存在依赖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Li等,2002),因而并非任何企业都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来构建价值网。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迭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快速下降,企业对如何构建价值网的需求日益上升。

       再从现有文献看,对价值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且鲜有文献研究价值网的形成机理,主要研究价值网竞争优势、特征及运行机制上,很少有学者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价值网的构建问题。有学者研究了美国电信业从价值链的分解、重组、整合成价值网的过程,在价值链向价值网的过渡方面做出了探索性学术贡献(Feng Li等,2002)。也有少数学者从模块化理论视角研究价值网形成机理,认为模块化是价值网结网的动因,企业通过价值模块化将价值链分解形成多个半自律性的价值模块,这些价值模块在共同的界面标准下相互联结与融合,形成价值网(Funk,2009;江积海、龙勇,2009;余东华,2008)。而价值模块化就是将企业价值链上的价值环节(研发、设计、制造、配送、营销等)独立出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半自律性的价值模块过程(苟昂、廖飞,2005)。但是,模块化只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学者尚未深入。因此,现有研究虽然给出了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基本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无法解释价值网形成的内在动因。此外,虽然价值网的出现具有很强的互联网时代特征(David等,2000),但鲜有学者将价值网放在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因此,价值网的构建仍存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特别是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视角去解释价值网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认为,价值网是一种企业网络组织,而企业网络组织作为市场与科层的结合,是资源配置的一种中间形式(Thorelli,1986),是有别于价值链的一种新制度安排。因此,本文将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价值网的形成动因。此外,价值网是分工与协作的产物(王树祥等,2014),本文将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来剖析价值链到价值网的演变过程。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市场交易成本及企业分工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认为,价值网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分工演进的结果。因此,本文将把价值网的构建置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影响交易成本与分工演进的视角来研究价值网的形成机理。本文将以某网络公司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互联网是如何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又是如何应用互联网技术完成价值链到价值网的演变,以期构建价值网形成机理的理论框架,为企业构建价值网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二、文献回顾

       1.价值网理论

       (1)价值网的内涵。价值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Adam Brandenburger & Barry Nalebuff(1996)的著作《Co-opetition》,随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价值网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吴海平、宣国良,2002;周煊,2005)。虽然学者的观点各有差异,但其中心思想基本一致,即价值网是以顾客价值为核心,基于网络中的合作机制和数字化网络所连接起来的新兴价值创造模式,是对传统价值链解构、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价值创造体系(袁青燕,2013)。价值网的主要特征是:以顾客价值为核心,价值网内所有成员的经济活动均围绕实现顾客价值目标而展开;以数字化为联结手段,依靠互联网技术迅速地协调网络内各成员的活动,并以最高效的方式来满足网络成员的需要;以领导企业为网络中枢,由领导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发现和整合顾客需求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厂商(胡大立,2006;Martha & Bovet,2000)。可见,价值网是价值链的一种发展形式,是“新木桶理论”的一种体现,即集聚各成员的优势资源于一个无形网络平台上,通过成员间的协作与共享,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比价值链思想更有利于应对企业面临的网络竞争格局(Allee,2000)。

       (2)价值网与分工。企业价值链是一种分工关系(胡晓鹏,2004),是企业在产业链中所承担的分工部分。模块化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分工复杂性的降低(杨丽,2008),企业价值链由价值模块化分解形成的价值模块实质上是一种分工表现形式(苏静、娄朝晖,2005;范爱军、杨丽,2006),它是系统内成员间在价值链内部的价值创造环节上形成的分工关系。可见,价值链的分解形成价值模块化分工,是深度专业化分工的体现。再者,这些价值模块在共同界面上相互联结形成统一的价值创造新体系,这实质上是将深度专业化的分工又重新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专业化集成,以共同创造价值,有效协调了分工,实现分工的经济性。因此,本文认为,从价值链分解、重组后形成价值网的过程,正是深度专业化分工与专业化集成的过程,价值网是比价值链的分工更深化的一种分工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