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价值观差异实证研究:基于世界500强的考察

作者简介:
刘友平(1977-),男,江西抚州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张丽娟,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杭州 311121);张宏,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文章在梳理企业价值观测量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40家和美国46家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沙因企业文化理论模型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美两国企业价值观在外部适应维度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内部整合维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国企业更重视创新、绩效以及员工态度,美国企业则强调尊重、团队和以人为本;中国企业强调忠诚、奉献、敬业、拼搏、和谐等牺牲性价值观,美国企业强调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和分享等智慧型价值观。与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研究结论。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关于企业文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指导中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仅就中美企业价值观比较而言,以往的研究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当前,中国企业占世界500强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民营企业的数量仍十分有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美国优秀企业文化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界普遍认为,美国世界500强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产品和人力资源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中美500强企业在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是否文化的不同导致了竞争力的差异?本文试图从世界500强企业人手,根据学界提出的企业文化模型对中国与美国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管理启示。

       一、文献回顾

       到目前为止,西方对企业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是以沙因[1]为代表的定性研究理论认为企业文化应包括三个层次和五个本质;另一个是以洛桑国际管理学院Denison[2]、美国密西根大学Quinn教授[3]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学派,通过模型和量表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研究与诊断。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企业文化管理以来,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4-7]。对中国本土企业价值观进行开创性实证研究的是中国台湾省学者郑伯壎[8],他在沙因的基础上对台湾电子企业开展了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如王国顺[9]、张仁江等[10]、王丽霞[11]、刘可青等[12]、潘跃等[13]),主要是基于Denison的企业文化模型改进后进行实证研究。常亚平等[14]则根据沙因的企业文化理论,结合Quinn量表和Denison模型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量表,得到了中国企业文化的10个维度。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有学者从企业价值观人手研究中国的企业文化。中山大学孙海法等[15]通过对MBA学员和企业沙龙的106家民营企业经理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民营企业价值观包括10个维度。谭小宏[16]对来自全国15个城市36家企业的883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认为中国大陆本土企业价值观维度包含9个方面。高中华等[17]按照多伦的价值观管理理论对100家中国内地500强企业价值观采取内容陈述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Q层分类法,把样本企业分成7类,探讨了不同导向的企业价值观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同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中国学者尤其关注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差异;研究方法倾向于以定性分析和经验研究为主,而且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价值观在企业层面的差异[18-21]。也有一些学者探索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清华大学的曲庆[22]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中国500强与美国500强企业中各选择了43家代表性企业的价值观陈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与霍夫斯蒂德与豪斯的跨文化比较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复旦大学的祁新娥等[23]也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中国与日本各选择50家样本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观陈述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东方企业文化的7个因子。通过大样本调查,比较了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这7个共同因子方面存在的差异。另外,霍夫斯蒂德和豪斯就中美国家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在跨文化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过,霍夫斯蒂德和豪斯构建的文化维度不能完全用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差异与企业文化差异仍有一定的区别。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设计

       世界500强企业历史较长,且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企业文化。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或价值观陈述,这些资料均是公开的,为数据获取提供了可能。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2013年中美世界500强公司的价值观公开资料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其陈述整理成价值观核心词语,统计这些词语的频率,对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词语进行合并,再进行排序。本文研究的目的不仅为了探索企业价值观的结构维度,更是为了研究中美企业价值观内容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对企业文化进行实证研究离不开理论模型。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采取埃德加·沙因的企业文化模型是合适的。沙因(199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的本质分为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是企业价值观的本质来源。其中,“自然与人的关系本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如何看待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如何看待组织的功能,即组织存在的本质。“现实与真实的本质”指企业对待事实或真实所持有的态度,是采用道德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人性的本质”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即什么是人性化的行为以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人类活动的本质”主要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人类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人际关系的本质”核心是权力的分配方法以及人与人之间应有关系的假定。根据沙因的解释,本文构建如下企业价值观模型,见图1。

      

       图1 沙因的组织文化模型

       2.样本选择

       2013年世界500强公司中,美国企业132家,中国(包括台湾省)企业95家。样本公司首先应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较高的企业绩效,其次公司所在的行业不能过于特殊,因此本研究样本按以下原则筛选:一是剔除利润为负的公司;二是剔除能源型公司及金融投资公司;三是剔除特殊行业(如武器、药品、医疗等)。

       符合上述三个原则的中国企业有40多家,剔除个别没有价值观陈述的企业,共选择40家中国公司(其中台湾省2家,香港地区1家)。具体包括:汽车6家、电子制造5家、建筑5家、钢铁4家、矿产4家、贸易流通4家、通讯3家、多元化3家、机械2家、航空、船舶、零售、金属加工各1家。样本公司中,民营企业共7家,分别是富士康、来宝集团、华为集团、广达电脑、联想集团、正威国际和吉利汽车。符合条件的美国企业共50多家,剔除不能查到其企业价值观资料的企业,共选择46家作为研究样本,其中食品类7家、零售类6家、电子类5家、机械类3家、多元化3家;技术服务、汽车、电气、软件、化工、航空、流通、旅游各2家;互联网、体育用品、金属制造、纸业制造、建筑及媒体各1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