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广泛任驰骋

——北钢集团搞活资产经营迅速壮大纪实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几年前还不起眼的北台钢铁总厂,一下子从国有大中企业集中的辽宁省脱颖而出,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由11亿元迅速扩张到62亿元,成为拥有26家子公司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钢铁集团。今年1月至4月份,企业实现利润2700多万元,名列全省1300多户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首位。

      探究它迅速发展的奥秘,北钢集团总经理杨新华说,市场不是国企的沼泽地,而是国企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关键是怎样认识和把握它。

      生存战略——找准企业的市场方位

      偏居在本溪市城郊的北钢,到90年代初,年产生铁70万吨,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找准企业的市场方位,企业怎么垮掉的都会不知道。总经理杨新华把企业的生存战略放到了全国市场的大背景下:面对现有钢产总量,如果钢铁企业生产能力达不到200万吨的基本规模,不但没有市场说话的实力,甚至在今后5年,也不会有市场的生存空间。然而,钢铁产业的投资是巨大的,每产出一吨钢的投资是1万元,产出200万吨钢就需要投资200亿元,依靠企业自我扩大生产规模,无疑于天方夜谭。继续走借贷的路子,其结局将会被巨额债务压死。不能眼睁睁地“等死”,必须用超常规的思路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杨新华把目光投向了资产经营这一崭新领域,决定通过合资、兼并、收购等一系列市场行为,用最短时间扩张企业自身规模。

      资产经营 如鱼得水

      北钢积极吸收国外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一个个灵活机动的经营战术,在资本市场摆兵布阵,把一个又一个亏损企业的资产盘活,企业如鱼得水,迅速壮大。

      北钢的炼铁系统设备老旧,急需改造。“七五”期间,企业举贷进行了部分改造,由此也背上了6.2亿元的沉重债务。继续改造炼铁系统,企业无力负担。恰在这时,北钢得知香港一家公司有意投资内地钢铁业,马上与这家公司联系,双方一拍即合。1994年,北钢将炼铁系统12个生产车间的6亿元资产入股,同香港英龙工业公司合资组建北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港方投入9亿元。不但解决了技改资金,而且,企业的6.2亿元的债务,也转移给控股一方。这样,北钢巧妙解脱了债务,经过改造的炼铁生产能力已达年产120万吨。

      资本扩张同样要投入资本,而资产经营的高手是能够用最少的投入控制尽可能多的资本。北钢成功地运用了控制收购企业“七寸”的战术,只购买或控股被收购企业的“核心工序”,从而达到全部资产为我所用的目的。一直由北钢供应生产原料的沈阳线材厂,去年年底提出加入北钢集团。然而,沈阳线材厂资产总额达4亿多元,北钢想一口“吃下来”力不从心。杨新华果断提出,只与这家企业核心工序的净资产合资。今年6月,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北钢仅投入900万元的注册资本控股,就可以调动沈阳线材厂4亿元的资产。从而,北钢拥有了线材这一深加工品种,而新建同等规模企业需要5亿元投资。

      北钢在近两年内,不断创新经营战术“抢关夺寨”,涉入冶金、机械、建筑三大行业,形成了年产连铸钢60万吨、线材25万吨、钢管20万吨、曲轴30万件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利润年均以62%的速度递增。

      资本挟带新机制扩张

      伴随着资本的扩张,北钢带给各个并购企业的是新的机制。北钢的资本走到哪里,就对哪里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早在90年代初,北钢就进行了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企业的干部职工全部能进能出,企业的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办社会的内容全部实行市场化。如今,这个大型国有企业在产权、用人、分配等体制上已建立起新机制。

      在北钢资产扩张战略实施后,北钢每并购一个企业,就按照母子公司的体制架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北钢的控股、参股子公司。现在,北钢是以出资者的身份对下属子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使国有资产“责任缺位”的问题得以解决。由于各子公司只需向自己的母公司或出资者负责,就从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中解脱开来,实现了政企分开。

      同样的企业,同样的职工,一旦机制转换了,企业活力倍增。北钢同自己下属的控股公司华夏公司去年兼并了5户连年亏损的建筑企业,一共170多名干部、9000多名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全部进入新企业的劳务市场,重新竞聘,择优上岗,落聘待业。这5户建筑企业原来承建项目的70%都是亏损工程,进入集团后,再没有一项工程亏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