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作为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措施和内容,目前已进行两年,其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应当怎么办?最近我们就这些问题分别到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市地及部分试点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到省经委、省体改委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 本文对试点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绩 (一)试点企业的确定 1994年4月,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 我省选择了5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其中被列为国家百户试点的有5户。这51户企业按性质分,工业企业41户,流通企业6户,交通企业3户,外贸企业1户;按隶属关系分,中央企业1户, 省属企业5户,市地属企业42户,县属企业3户;按行业分,机械10户,化工9 户,纺织6户,流通6户,一轻5户,交通、医药、电子各3户,冶金、建材各2户,煤炭、外贸各1户;按企业类型分,41户工业企业中, 特大型2户,大一型14户,大二型17户,中一型6户,中二型2户。到1996年10月,这51户企业已有48户的《实施方案》获得批复,陆续进入实施运行阶段。 (二)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根据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的试点工作主要规划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制定方案、实施运行和总结完善。目前,多数企业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实施运行阶段。全省51户试点企业《实施方案》经过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论证的有49户,其中通过论证的有48户,未通过论证的1户。已审查批复的48户, 目前正式挂牌运行的有11户。 前个时期,全省试点工作主要抓了选点、培训、制定方案和论证批复四个方面。一是确定试点企业。1994年3月,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省经过逐级推荐和筛选,选择5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加上煤炭部所属的兖州矿务局,共51户,分别经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为国家和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二是对试点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省里除举办现代企业制度培训班外,还多次召开试点工作会议。三是切实抓好清产核资。1994年5月,省经委与省财政厅、国资局专门下文, 要求对试点企业优先安排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到1994年底,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所有试点企业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四是帮助企业制定好《实施方案》。1995年,省经委先后印发了《山东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实施方案〉审批办法》、《关于做好试点企业实施方案修改、论证和审批工作的补充通知》,明确了企业《实施方案》的设计框架、基本内容、报批条件和相关程序,以及修改、论证、审批、挂牌等各环节需要做的工作。同时,省里还转发了国家经贸委关于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意见和指导意见。省有关方面直接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咨询、修改和审查。五是协调解决试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995以来,省里先后召开了四次由分管省长主持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协调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按照部门分工研究制定改革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对企业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省里要求分环节由有关部门和市地研究解决。六是制定有关试点政策和意见。省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起草了5 个配套办法,截止到1996年10月,已出台了《关于配合企业深化改革试点做好失业保险工作的通知》(鲁劳发[95]79号)和《关于国有企业实行流动资本增补办法的通知》(鲁财工字[95]64号)。 (三)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 试点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试点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并正在触及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公司制框架基本形成, 企业产权关系初步理顺。从调查看,试点企业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绝大多数企业对正在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是企业改革的方向。试点企业按多种形式进行了改制,其中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8户, 占改制企业的16.6%;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有限责任公司的4户,占8.4%;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的34户,占70.8%。通过改制,明确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初步解决了以往国有企业在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向产权明晰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法人治理结构初步确立,企业内部责任和权力明确。 试点企业通过改制,初步形成了决策权、指挥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立又相互制衡的机制,即初步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并行的决策科学、指挥有效、监管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一些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后,产权责任明确,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代表各个股东切身利益参与企业的决策,企业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步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 3、企业经营机制开始转变,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开始真正面向市场。试点企业市场化意识大大增强,开始由被动适应市场转向主动适应市场、积极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二是企业内部机构得到精减或调整。如青岛乳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职能机构重组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调整,机构由27个减少到9个,中层干部人数减少了1/3。三是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试点企业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干部聘任制。四是企业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试点企业普遍加强了生产组织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如潍坊亚星化工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以资金运营为重点、以预算控制为主线、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经济核算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三统一分”的财务管理新体制(即机构统一、人员统一、资金统一和核算分离),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了资金的制度化管理,提高了资金的运营效益。 4、企业增资减债、减人增效、 分离分流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始触及和破题。1996年1至6月已为企业返还所得税5193万元,解决历史呆帐421万元。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在分流富余人员方面,改变了以往富余人员全部由企业安置的做法,在以企业和行业安置为主的原则下,允许将10%以下的富余人员交由政府劳动部门安置,同时制定了鼓励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具体政策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