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管理学体系架构的再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者曾从事企业管理实践三年半时间。站在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审视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工业企业管理学研究和教学,深感它滞后于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实践。

      一、传统体系架构的主要缺陷

      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是前苏联专家对我国经济界实行经济理论再教育的产物。与这种情况相适应,我国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学研究和教学又是这种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反映。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是,在新中国刚刚诞生和世界分为大两敌对阵营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苏联的理论与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于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基础和工业管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时间动荡不定的政治生活使我们的经济学界从来都未能坐下来认真研究和消化苏联的理论和经验,也没有对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我国经济体制作认真客观的探究和总结。甚至当我国的政治生活在80年代逐渐稳定下来以后,我们还未来得及对过去几十年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作出客观而合理的总结,新的经济体制又提出来了,并且真正是史无前例地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实践。我们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模式和管理体系聚然间成为历史,而工业企业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在新的经济体制和实践面前显得难以跟上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说在工业企业管理学方面过去几十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一个还没有来得及最后完成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业企业管理学的体系架构,至于说这个架构真正说来是苏联模式的,还是中国模式的,学界还没有什么评价和定论。

      站在今天的经济改革实践的角度来审视,过去的工业企业管理学体系架构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第一、研究对象缺乏明确性

      工业企业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那就必然有它的研究对象。但是,在我所使用和接触过的一些教材和编著中,少有对这个问题的精辟论述,甚至没有论述。有一本多次印刷发行,并被指定为“国家考试使用”的教材,它的第一章用了七个小节讲述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一般问题,唯独没有讲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问题。另外有些教材虽几次修订出版,但未见增补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的教材虽然对此问题作出界定,但是缺乏必要的论述,叫人难以理解。这样,与其它学科相比,我们的工业企业管理学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应有的困惑: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当我们学完了这门课程以后,怎么还是弄不清楚它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第二、体系架构缺乏严谨性

      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这门课程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企业管理的各种具体问题的云雾之中,教材成了各种企业问题的简单罗列和解释说明。我曾经比较过一些在高校使用和社会上流行的工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和编著,结果发现这些版本在建立这门学科的体系架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并不能体现版本特色,倒是体现了我们的工业企业管理学的体系架构上的缺陷。例如,工业企业管理学是一门融汇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应当以自身固有的对象为主,联系其它学科对它的影响作用来建立学科的体系架构。但是,在一些教材中,有的是单纯从企业物的角度就物论物,撇开其它因素对企业物的重要影响作用不谈,这样的教材实际上成了企业原理的说明书:有的教材虽然尝试多方位建立体系架构,但要么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法律问题上留下一块空白,要么又在新的科技生产力问题上留下一个“天窗”,这样,这些教材或是不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问题作出必要论述,或是脱离现实的科技生产力来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在不同的方面暴露出体系架构上的缺陷。

      第三、内容缺乏开放性和辩证性

      资本主义曾经在它诞生的百多年时间里创造了比它之前全部历史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长时期以来的市场经济实践使得资本主义的企业及其管理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所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我们大胆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但我们的工业企业管理学教则少有介绍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内容。在我所看到的一些教材中,给人较深的印象是围绕过去的教材体系修修补补,至多不过是加进了一点市场经济之类的只言片语。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如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内联营企业、周边贸易,以及关贸总协定和国际市场开拓等尽无论述。这样,在体系架构上拒法律和新科技生产力于学科之外,在内容上又拒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新事物于课程之外,这样的工业企业管理学还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此外,教材对一些问题的论述还缺乏辩证性。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企业内外各种要素关系的管理,这些关系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一些要素关系的改变会引起另外的一些要素关系的变化,从而随时可以引出一个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单纯从静止的状态去理解企业问题,是把握不了企业矛盾运动规律,也管理不好企业的。但是我们的教材在论述企业管理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对企业问题作分门别类的解释说明的多,而从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各种企业要素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的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则更是少有揭示。

      第四、教学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

      这里所谓教学过程的先进性主要指教学的手段而言。长时间来我们的教学手段大都只是教材加粉笔,讲述加笔记,一些最能够被我们利用的教学手段却始终没有跨进课堂的门槛。例如,电子计算机无疑是本世纪和下一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它的发明不过50年之久,如今已经广泛普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庞大而高速的网络技术可以在弹指间查询到任何一个所要了解的资料,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概念变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影象,可以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模拟实景,犹如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近年来,我国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使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推广运用。在教育口,中小学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充实教学手段走在了前面,这些年来制作出许多门类齐全的教学软件。但是在高校,计算机只是为有关专业学生开的一门学习课程,从工业企业管理学教学的角度如何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并制作出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学软件还未见成果。此外,我们的工业企业管理学教学还缺乏实践性。这里有两个方面所指:其一是我们的教学内容缺乏现实经济实践的来源和对现实实践的有力指导;其二是整个教学过程局限在教师讲述和学生记笔记上,这样就难免教学与实践脱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