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制度创业,是指组织或者个人由于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或者创造新制度中蕴含的潜在利益,通过建立并推广获得认同所需要的规则、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从而创造、开发和利用盈利性机会[1]。制度创业理论隶属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学派,用来解释“制度从何而来”,伴随制度变迁在全球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加速推进,它已逐步发展成极具潜力的热点理论。自DiMaggio的开创性论文《Interest and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Theory》发表以来,相关论文的数量在近些年以井喷之势增长,迄今约有百余篇论文发表在实行同行审阅制的学术期刊中。 目前制度创业理论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几位学者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然而,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却有望成为发展制度创业理论“最有前景的试验场”[2]。主要原因是:相对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转型经济所生成的较高不确定性制度环境已经和正在为中国企业提供着更加丰富和有望产生更大利益的制度创业的机会[3];中国已涌现出一批麦高文式的制度企业家和制度创业实践[4],制度创业理论可以为这些企业案例提供独特而科学的解释。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国外制度创业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以求了解该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从而推动基础层面的制度创业研究,并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力争为制度创业理论融入中国元素,促进“管理的中国理论”研究发展做出一些贡献[5]。 1 研究文献的收集 1.1 研究文献的检索 在考虑自身资源及结合以往学者检索标准的基础上,本文对检索系统、检索项目与词汇、检索的时间跨度作如下规定: 第一,本文选取了EBSCOhost、ProQuest ABI、ScienceDirect、SAGE及WILEY为文献检索数据库。以上五个数据库均具有所含期刊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回溯时间长及实时更新的优点,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高校都在广泛使用,而它们的搭配使用也可以尽量减少对研究文献的遗漏。 第二,由于制度创业是新兴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对题目、摘要、关键词及全文同时进行检索。在检索词汇的选择上,借鉴Battilana,Leca和Boxenbaum在检索制度创业文献时所采用的检索词汇[6],并加以扩充,以“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institutional”与“entrepreneurship”或“institutional”与“entrepreneur”的搭配作为文章的检索词汇。 最后,由于制度创业的概念是由DiMaggio于1988年率先引入到制度分析之中的,因此本文检索时间的起点为1988年。本文统计工作开展的时间是2011年,由于论文被网络数据库收录与其发表之间有时间滞后的原因,难以保证收集到所有在2011年所发表的论文,因此检索时间的终点为2010年。 在确定检索标准的基础上,检索过程中具体采用了直接检索、检索词搭配期刊检索及对特定期刊检索等多种检索方法。 1.2 研究文献筛选标准 第一,将科学引文索引(SSCI)作为文献筛选的首要标准,非SSCI刊源文献不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SSCI所收录的期刊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人文社科领域档次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期刊,因此在SSCI发表的论文基本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由于制度创业理论隶属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学派的缘故,SSCI适合作为评价制度创业学术成果的标准。另外,SSCI的期刊目录每年均有变化,本文以2010年SSCI所收录的期刊为标准。 第二,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利用阅读器自带的内容查询功能搜索相关文献中是否包含“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或“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①;其次,根据参考文献共引原则,对剩余文献的引文进行分析,观察其是否与典型制度创业文献的引文有较大相同或是否引用较多制度创业文献;第三,结合制度创业及“嵌入能动性”的概念,确定筛选制度创业文献的标准,最终判别制度创业文献。 基于以上工作,本文进一步剔除了书评与社论等非正规学术论文,最终共得到91篇研究文献。 2 研究文献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2.1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从论文数量年度分布折线图来看(见图1),国外制度创业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年—1998年为初始发展期。这一阶段总的期刊发文量为7篇,仅占总量的7.7%,其中,有6年未见期刊论文发表,说明制度创业理论在这一阶段并未被学者们所了解。事实上,这一阶段也有几位学者撰写了数篇论文,但这些论文多被收录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的论文集中,未发表于期刊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DiMaggio于1988年发表的《Interest and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Theory》一文首次详细阐释了制度创业的概念,被学者们公认为制度创业研究的奠基性论文。第二阶段,1999年—2004年为波动增长期。这一阶段总的期刊发文量为27篇,占总量的29.7%,尽管总的发文量迅猛增加,但却呈现出剧烈波动态势。这种情况表明,制度创业研究尽管已逐步走上轨道,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但尚未成熟的理论结构也使其学科内部充满争论。第三阶段,2005年—2010年为稳健发展期。这一阶段总的发文量为57篇,占总量的62.6%,尽管有小幅度波动,但每一年均有数量可观的论文发表。这种情况表明制度创业理论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研究群体的基础趋于稳定,而规模也不断扩大。制度创业学者在这一阶段认识到理论回顾及整合工作的重要性,撰写了大批理论综述性文章,而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制度创业研究的开展。截至2011年9月30日,所检索到的2011年的制度创业新文献已有10余篇,这与该阶段的理论积累与沉淀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Organization Studies》于2007年出版了一期制度创业研究的特刊,从而使得2007年的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