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研究评介与未来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晓宇,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于晓宇(1982-),男,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上海 200444)。

原文出处:
外国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创业失败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学习和职业领悟的机会,对创业者形成后续创业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创业失败这个主题,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及述评,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研究创业失败影响后续创业意向形成问题的分析框架,同时在述评的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并非所有的创业尝试都能取得成功,但失败的创业尝试能为创业者提供经验学习的机会,并且有利于提高创业者后续创业取得成功的概率[1]。当前,初次创业失败率极高,而初次创业失败后选择继续创业的创业者却为数甚少。根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全球创业失败率高达70%。长期以来,各国的创业政策偏重于初次创业,鼓励无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但却忽略了“连续创业”(serial entrepreneurship)问题或者说初次创业失败后的后续创业问题。因此,研究后续创业,制定有效的后续创业鼓励政策,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方面,这个新课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创业者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如何形成后续创业意向等问题,全面深入推进创业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有研究(如Ucbasaran等,2009)表明创业失败经历对于日后取得创业成功至关重要,当前创业激励政策和创业资源配置通常向初次创业倾斜,这可能导致创业资源配置扭曲(初次创业者滥用创业资源,而经历过创业失败的后续创业者难以获得必要的创业资源),鼓励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有效控制失败成本、促进“连续创业”,有利于优化创业资源配置。

      创业失败修复研究涉及创业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制度理论等多种理论。从已有研究看,创业失败及其修复研究从最初局限于分析失败原因与归因,逐步延伸到研究创业失败结果(学习与成本)对后续创业活动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管理和创业顶级期刊① 在1999~2010年期间发表的论述创业失败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关系的论文,发现现有相关文献主要遵循“创业失败→创业失败学习→创业失败成本→后续创业意向形成”的分析路径。本文重点从概念界定、作用关系等方面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

      二、创业失败概念界定、研究进展及其与后续创业意向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创业失败概念界定

      目前对创业失败(entrepreneurial failure)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Cope等,2004),究其原因,一是研究视角不同[2];二是常与新企业歇业(discontinuance)、资不抵债(insolvency)、破产(bankruptcy)等概念相混淆(Scott和Lewis,1984)。过程观(如Politis和Gabrielsson,2009[2])把创业失败定义为创业者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的情形或事实,并认为由于创业决策常会出现失误,因此创业失败在所难免;而结果观则把创业失败定义为创业者在实现其创业目标的过程中终止新创企业(如McGrath,1999),或者把创业失败定义为新创企业面临收入下降或费用增加并且无法获得新的融资,因而在当前产权和管理条件下无法继续运营的状况(如Shepherd等,2009; Ucbasaran等,2009)。Headd(2003)[3]区分了“创业失败”与“企业关闭”(business closure)之间的差别,认为后者包含创业者由于不同原因(如找到其他商机)自愿关闭新企业的情形。

      本文重点考察初次创业失败对创业者形成后续创业意向(subsequenti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的影响。借鉴McGrath(1999)和Shepherd等(2009)所下的初次创业失败定义,我们把“初次创业失败”定义为初次创业者因未能实现创业目标或期望而终止经营新企业。在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创业失败均指初次创业失败(initial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二)创业失败研究进展

      创业研究领域存在所谓的“反失败偏见”(antifailure bias)或“成功偏见”的问题,现有的创业研究更多聚焦于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和最佳创业实践[4]。自McGrath(1999)在美国《管理学会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撰文强调重视创业失败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来,创业失败研究逐渐进入主流创业研究者的视野。通过回顾1999~201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可以把现有的创业失败研究归纳为以下三类:

      1.创业失败原因和归因研究。从现有的创业失败原因研究看,造成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创业者过度自信[5]、创业资源筹措渠道不畅与制度缺位等[6],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7]。现有的创业失败归因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如Zacharakis等(1999)发现创业者往往把创业失败归咎于内因(如错误的商业模式、创业者自负、创业者对结果有不切实际的预期等),但风险投资者却把创业失败归咎于外因(如市场竞争太激烈、资金不足等)。Franco和Haase(2010)研究发现大部分创业者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如融资渠道少、劳动力市场疲软、支撑制度缺失)。不过,Cardon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8]发现,无论创业者把创业失败归因于“不幸”(外因)还是“失误”(内因),这主要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2.关于避免创业失败或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研究。这方面的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观”和“机会观”两种不同的视角。例如,Shepherd等(2000)基于资源观视角研究发现,新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企业能否生存;Aspelund等(2005)认为创业经验是创业者的宝贵资源,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难以理解“创业障碍”(entrepreneurial obstacles)的本质,常在“坚持”和“退出”的两难选择中挣扎。Ucbasaran等(2009)[4]基于机会观视角研究发现,创业经验与识别机会数量呈倒U形关系,而创业失败的经验和机会新颖性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