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失败学习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洪浩,王重鸣,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胡洪浩(1986-),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重鸣(1949-),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58)。

原文出处:
外国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失败(经验)学习有利于组织降低失败的概率,并提升绩效。本文通过回顾失败学习研究的理论渊源以及演进过程,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然后基于学习行为与过程视角,对四个主要失败学习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在分析失败学习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组织内与组织间失败学习过程模型;最后对失败学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2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在国内外人物传记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大量关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或学习的名言警句。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很多中小企业处在“生存危机”的边缘,它们所遭遇的失败远多于成功。然而,对于许多企业主或者管理者来说,从失败中学习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失败本身就是让人恐惧的梦魇。2011年4月号《哈佛商业评论》围绕“从失败中学习”这个主题,从“认识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从失败中恢复”三个方面探讨了失败学习对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意义。

      在组织学习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如Cybert和March,1963; Nelson和Winter,1982; Huber,1991; March,1991; Levinthal和March,1993)把组织学习看作是基于历史经验、具有路径依赖性的递增式知识获取和信息加工过程。失败作为一种历史经验,必然是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来源和知识载体。近几年,众多学者与管理专家就“对于组织而言,究竟是成功经验重要还是失败经验重要”、“失败学习如何开展”以及“失败学习有何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得出了失败经验更有助于组织学习、失败学习更利于组织发展的重要结论。与此同时,随着组织网络嵌入性的不断提高,其他组织的失败经验也开始成为组织失败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组织失败学习研究也开始从组织内部向组织间扩展。本文拟在全面回顾失败学习这个组织学习研究领域重要分支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失败学习的理论渊源与演进、概念内涵、经典实证模型、影响因素等问题,然后构建组织失败学习整合模型,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二、失败学习的理论渊源与演进

      关于从失败中学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管理决策研究。Simon(1957)指出,决策者对决策结果的评价可以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对于不满意的结果,决策者会搜寻额外的方案。Cybert和March(1963)认为,决策者是期望导向型的(aspiration oriented),而失败就是组织绩效低于期望的情形。他们俩还进一步阐述了组织的两种搜寻模式,即问题式搜寻(problemistic search)和创新式搜寻(innovative search)。其中,创新式搜寻更适用于组织遭遇失败或者处于困境的情形。虽然这些作者主要是探讨在复杂环境中组织的决策行为过程,但他们提出的失败经验和创新式搜寻等概念为开拓和发展组织失败学习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构建了雏形。不过,此后很多学者(如Levitt和March,1988; Huber,1991; Levinthal和March,1993)并没有直接关注失败学习问题,而是大量探讨了决策方面的组织学习机制,经验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Argote、Beckman和Epple,1990; Darr、Argote和Epple,1995; Ingram和Baum,1997)。不过,在经验学习研究的早期,大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功经验的学习,并没有太多关注失败的经验。

      在组织行为研究中,失败(failure)是指组织绩效因在营运过程中出现失误和问题而未达到预期目标这种结果(Tucker、Edmondson和Spear,200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Fredland和Morris(1976)的研究作为失败学习研究的正式起点,他们强调失败经验是组织学习的特殊内容来源。此后,不少学者(如Levitt和March,1981; Langer,1989; Lant,1992; Sitkin,1992; Weick和Roberts,1993; Morris和Moore,2000)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考察了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经验对于组织决策与学习的不同作用。他们研究发现,与成功的经验相比,失败的经验更能激励组织搜寻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促使决策者周密安排复杂的决策流程(Langer,1989; Weick和Roberts,1993; Morris和Moore,2000),激励组织成员去搜寻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Levitt和March,1981),挑战旧观念并实现创新(Sitkin,1992)。

      基于上述“失败经验能够作为组织学习的特殊内容来源”的基本结论,学者们分别从失败的严重程度和失败经验来源两个维度,就失败学习的具体内容与作用进行了更为聚焦和深入的研究。在组织学习研究领域,识别异质性来源是经验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Ingram和Baum,1997; Madsen和Desai,2010)。在失败学习研究中,失败的严重程度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验特征维度,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失败经验都能等效促进组织学习。关于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支持者(如Weick,1984; Staw和Ross,1987; Sitkin,1992; Cannon和Edmondson,2001; Hayward,2002)较多的“小失败论”。这种观点认为,小失败更有助于组织学习。二是新近才提出的与小失败论相对立的“大失败论”(Madsen和Desai,2010)。大失败论者主要是从知识管理和问责的视角来考察大失败或严重的失败与经验学习之间的关系。

      失败经验来源在失败学习研究中被作为失败经验的第二个特征维度,相关研究秉承了先前经验学习(prior experience learning)研究的范式,即把失败经验分为组织内部的失败经验和组织外部的失败经验。早期关注内部失败经验的学者(如Starbuck和Milliken,1988; Roberts和Rousseau,1989; Sitkin,1992; Vaughan,1996; Miner、Kim、Holzinger和Haunschild,1999)主要以高可靠组织(high-reliability organization)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组织内部失败经验的特征和重要性,强调从灾难性失败经验中学习的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组织科学领域的一批学者(如Cannon和Edmondson,2001; Tucker和Edmondson,2003; Cannon和Edmondson,2005)开始从组织行为视角来研究失败学习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如共享信念、心理安全感和领导等);还有一些学者(如Haunschild和Sullivan,2002; Haunschild和Rhee,2004)运用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来实证研究失败学习问题。其实,上述研究中的失败经验已经不在局限于组织内部,开始涉及组织外部的失败经验。近几年,关注组织外部失败经验的学者(如Beckman和Haunschild,2002; Chuang和Baum,2003; Denrell,2003; Yang,2006; Baum和Dahlin,2007; Kim和Miner,2007; Madsen和Desai,2010)已明确指出:外部失败经验也是组织开展失败学习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对组织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然,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如Chuang和Baum,2003; Denrell,2003; Yang,2006; Baum和Dahlin,2007; Kim和Miner,2007; Madsen和Desai,2010)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比较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对组织学习的不同效应;二是探讨内部与外部经验的不同作用机理;三是分析内、外部经验产生不同作用的内在原因。另外,这些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失败事件容易被公众识别和捕捉的行业或组织,如航天航空业、铁路业、医疗机构、境外投资和跨国合资企业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