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意向的目标承诺概念模型扩展

作者简介:
范新(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与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章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袁颖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目标承诺是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但对其构成成分的认识仍存在争议。通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两种心理意向——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来解释目标承诺的结构维度,将其作为目标承诺在个体心理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阐述二者对个体目标追求过程的作用和效果,并最终构建出目标承诺的双意向模型。根据目标承诺的新模型探讨了目标承诺对个体目标达成的作用机理,并系统整合了影响目标承诺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发展激励的目标理论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08 期

字号:

      0 引言

      目标承诺这一构念源于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该理论从设置目标的角度研究激励问题,关注个体目标—行动路径上的影响因素,由此指导组织中的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使其行动绩效最大化。作为目标与个体行动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学者们对目标承诺这一构念的结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将目标承诺视为一个单维变量展开研究,但目前单维结构已无法充分解释目标对行动绩效的动机作用,虽有学者试图提出目标承诺的多维结构,但其中各组成要素的分析又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这一困境不仅阻碍了目标承诺对个体行动绩效影响的进一步理论探讨,也阻碍了学者们对目标承诺各影响要素的更具针对性的分析。本文在回顾前人对目标承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目标承诺的本质认识该构念的基本属性,引入反映目标承诺基本属性的两种心理意向,进而构建目标承诺在推动个体行动过程中的双意向模型,以期扩展目标承诺的概念模型,并为完善目标设置理论中个体目标——行动路径的理论框架,以及今后激励的目标理论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目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维度

      目标设置理论是Locke等学者在总结前人对目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目标的特征、机制、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实践意义提出的一套理论构想[1-3]。该理论将目标的难度和明确性作为目标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中,目标难度与工作绩效存在着正相关性[3-4],当个人能力达到极限或他不再为实现高难度目标而努力时,个体的工作绩效将下降[5];而一个明确的高难度目标则能更好地指导个体行动、从而达到更好的行动绩效[3]。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目标承诺[6]引入目标设置理论体系,将其视为目标的明确性、难度与个体行动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目标承诺反映了个体指向既定目标的努力程度、坚持时间以及在面临挫折和负面反馈时持续追求既定目标的可能性[1,3]。研究表明,个体的目标承诺越强,他下定决心持续努力达成既定目标的可能性越大[7]。同时,目标承诺也有效地降低了个体面对负面反馈(如困难)和消极情绪(如挫折)时放弃既定目标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目标承诺是目标—行动路径上的一个单维结构的调节变量,其作用在于缓冲目标难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1,7]。研究表明,只有在目标的难度和目标承诺都高时,个体的高绩效才会出现。以高目标承诺水平为基础,目标难度与个体绩效间存在强线性关系;另一方面,只有当个体树立了挑战性的目标,目标承诺才会对个体行动绩效产生正效应[8-9]。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对目标承诺这一构念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以期更好地理解目标承诺在目标—行为路径中的作用机制。John R.Hollenbeck和Howard J.Klein在期望理论框架下描述了目标承诺的决定因素,认为个体对目标达成的期望和目标达成的吸引力都是影响目标承诺的前因变量[7]。前者反映了个体希望预期目标实现的程度,而后者则反映了个体对目标达成效果的满意度。这一理论假设得到了Howard J.Klein等人所做元分析的支持:该研究倾向于将目标承诺看作维系目标动力的调节变量,进而论证了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吸引力、目标达成期望呈正相关,而许多外部情景因素与内部个人因素则会通过目标达成吸引力、目标达成期望来影响目标承诺[10]。

      除了对目标承诺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之外,学者们也试图从目标承诺本身的结构入手,对这一构念在目标—行动路径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解释。近期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将目标承诺视为单维结构变量进行分析时,它对目标—行动绩效的动机作用仍有大量变异无法解释,这意味着在个体—目标行为路径上很可能仍存在其他调节变量[10]。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目标承诺看作是多维结构变量,即认为目标承诺本身由若干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间相互作用,保证目标承诺对目标与绩效的调节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动机的角度分析目标承诺的结构,认为目标承诺反映了动机理论所蕴含的对任务接受、个体努力程度及坚持性的判断和选择[11]。Tubbs进一步指出,要全面理解目标承诺的结构,需要考虑动机过程的三个因素,即个体目标的择前态度、个人目标选择及坚持[12]。这些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目标的多维结构观的理论内涵。而这种从动机角度分析目标承诺的结构研究也更符合Klein等人(1999)关于目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的来说,目标承诺的结构分析仍是动机的目标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探索目标承诺这一概念的结构模型进而分析其作用机制,就必须回归目标承诺的本质,从该构念的属性特征入手,分析其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目标承诺的结构,以更好地把握影响目标承诺的各个因素,以及目标承诺在个体目标追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强度变化。而计划行动理论中提出的推动个体目标追求的两种心理意向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目标承诺的构成要素及内部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