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转化的研究方向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既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等初级知识管理活动的终点,也是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高级知识活动的起点,在知识价值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SECI模型是迄今为止知识转化研究过程中最辉煌的成果,启领了知识转化的研究方向,奠定了知识转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基础[1]。 国内外对知识转化的研究主要经历并存在于如下若干方向:①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对知识转化各个阶段的局部性研究[2~5];②对知识转化情景与“转化场”的研究[6~9];③对知识转化主体及知识转化动因、激励因素的研究[10~13];④知识转化障碍因素的研究[14~16];⑤非微观知识转化模型的研究[17~19];⑥知识转化实现工具的研究[20,21]。目前,在承继了以上若干知识转化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知识转化价值实现的研究,即知识转化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知识转化与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等知识转化成果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知识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1.1 SECI模型的局限性 1)忽视了知识转化在形式上的复杂性。因为知识主体一般存在组织、团队、个人三种形式,知识转化表现为知识客体在知识主体之间的移动或知识主体内部的自我更新,故而形成一种高度复杂的网络式体系结构,而不仅仅是SECI模型所描述的几种有限的转化形式。 2)忽视了知识主体的能动性。在知识转化过程中,知识主体即知识转出方和知识转入方的转化动机、转化方式、转化行为对知识转化的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知识主体的能动性过程之中,知识客体的被动性运动才得以实现,而SECI模型仅强调了知识客体的被动性运动形式,没有顾及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作用。 3)忽视了知识客体在知识主体内部的自我更新。SECI模型认为知识客体的运动仅发生在不同的知识主体之间,知识主体内部不存在知识转化行为。而事实上,知识主体内部的知识形态的变迁及知识的自我更新往往对于知识总量的扩充与知识质量的改进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将知识主体内部的知识活动排斥于知识转化活动研究领域之外存在着较大的非科学性。 4)忽视了知识转化核心模式的存在性。知识转化活动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必然存在一些最基本的核心模式,所有外在的转化模式都是这些核心模式的有机组合。而SECI模型仅是对知识客体外在转化模式的一种模糊反映,缺少对知识转化的核心模式存在性的关注。 5)片面强调了个人隐性知识转化的重要性。当然,从纯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分析,个人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大厦的本源,涉及个人的隐性知识活动存在着无可争辩的主导地位。但是,从知识管理或知识价值实现的角度来分析,知识转化形式的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知识转化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即Nonaka后来所论述的知识转化“场景”。 当然,SECI模型形成于知识转化研究的初期阶段,不可能涉及到知识转化活动的所有关键性问题,必然存在有待开拓和扩展的研究空间。因此,SECI模型的时空局限性绝不可能削弱其在知识转化研究领域中的卓越性地位。 1.2 研究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知识转化研究理论体系存在两大不足之处:①缺乏对知识转化微观机理的深入解剖,包括如何剖析知识转化的核心单位、分解知识转化的微观过程、界定知识转化的颗粒类型、识别并激活强势知识转化主体等,这些微观层次的探讨是打破目前知识转化研究“黑箱”状态的必要前提;②缺乏对知识转化活动的全方位测度模型的构建,这种模型既能够清晰地反映知识转化的每一个关键性环节,又能够测度知识转化活动的整体绩效,为知识管理及知识转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SECI模型为基础,结合于知识转化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于知识本体论与组织学习的研究成果,来探悉知识转化的核心模式,并运用这种核心模式对知识转化活动的微观领域进行网络式的解剖,从而构建起能够全方位地反映知识转化微观活动的综合测度模型。 2 模型设计准备 2.1 预备概念 1)知识元:适合于知识转化的知识本体中最小分解单位,可分为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元。①显性知识元:转化前的存在状态为显性知识的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最小转化单位。②隐性知识元:转化前的存在状态为隐性知识的知识元,是隐性知识的最小转化单位。 知识源:知识转化的起点载体,即知识元运动的出发点,有个人、团队、组织三种形式。 知识宿:知识转化的终点载体,即知识元运动的吸收点,有个人、团队、组织三种形式。知识转化就是知识元由知识源向知识宿的运动过程。 知识线程:知识元从一个知识源到一个知识宿的运动过程。知识线程只强调知识元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不涉及知识转化的具体内容。知识源和知识宿各有三种形式,因此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线程有9种形式。此外,知识主体内部存在3种知识线程,即知识元在个人、团队和组织内部的运动过程。因此,SECI模型中每一阶段的知识转化过程可分为12种类型的知识线程。知识线程也可理解为知识元移动的路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