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主创新实现形式研究 1.1 自主创新实现形式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1]。本文在这里所述的自主创新,主要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展开。技术创新有三种实现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国家或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2]。 集成创新,又称合作创新,是指将已有公知技术、已有知识产权和部分创新技术,系统化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研究开发行为[2]。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又称反向工程,是指国家或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消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2]。 1.2 自主创新三种实现形式的适应条件 技术创新三种实现形式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参见表1。 原始创新需要长期积累和巨大投入,而且风险也较高。但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先发优势。采用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一般都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经验,已经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局部优势或均衡的地位,进行原始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应进行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在资源协同利用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积累了一定技术创新能力,但进行原始创新又显不足的企业和行业,可以采用集成创新的模式。企业充分利用内部外部资源,将已有的公知技术、知识产权和部分创新技术,系统化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虚拟企业、动态联盟、集群式创新等途径进行合作创新。 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利用领先创新者已创造的市场需求、已积累的成熟技术,形成后发优势;还可以引入领先者成熟技术,跳跃式地进行自身的技术积累,在所引入技术的较高起点上向领先者未开发的市场进军。但消化创新能否得到最后实现,还取决于几个因素:引进项目或技术的选择;创新主体的消化吸收、创新、资源投入的能力;赶超的目的与动机。在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一个老问题: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很多企业在引进过程中存在“重引进轻消化”的现象[3]。如果企业能够提高对引进产品的消化、吸收能力,则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方式是大多数企业在创立初期和中小企业的理智选择。
2 实施自主创新梯度策略的必要性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条件和动力。华为、海尔、奇瑞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一批优秀企业已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他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一刻离不开研发和创新,而且研发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为切实强化企业竞争力服务。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对占据我国企业较大比例但技术水平处于低层次的企业来讲,它们对简单产品的模仿能力较强,也能做一定的改进;但对比较复杂的产品,模仿、消化、吸收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增强对引进产品的消化、吸收投入,需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整个决策和管理过程进行战略规划。 国务院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无论在自主创新主体能力还是现行科技体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②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③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④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必须注意创新主体的层次性,实施技术创新梯度策略,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对于大多数企业则积极引导其采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方式。 3 自主创新梯度转移的路径与策略 梯度不但反映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同时还反映事物在时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此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影响社会、经济等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其梯度层次也不同[4]。现有梯度推移理论是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梯度转移需要两个条件:①客观上存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梯度差异;②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向低梯度扩散与转移的趋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