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即是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客观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 我国的国有企业,起初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来的。“一五”时期我们投资兴建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后来又陆续建设了一批国有骨干企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8年里,我国的国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国有工业体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支持。没有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以及铁路、公路、港口、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和非国有经济赖以发展的各种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有企业困难较多,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负担沉重等问题不仅远远没有解决而且有日益加重之势,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一些国有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今年头5个月,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出现近几年少见的低增长, 而费用和产成品资金占用量却出现高增长,费用增幅达到销售收入增幅的2倍, 整个国有工业企业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净亏损。 对国有企业出现日益严重的亏损问题,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加以解决?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亏损是由企业的国有性质造成的,国有制造成了企业领导者的官僚主义和劳动者的“大锅饭”;国有企业无约束机制,经济低效率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确实亏损严重但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从深层次看,首先有体制方面的问题,如国有企业产权属全民所有,却无具体的人格化所有者代表;理论上人人有责,机制上无人负责,造成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低。此外,还有其历史和政策方面的特殊原因。 从历史看,首先是长期造成的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有不少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国有企业,从建成之日起,就运转不灵,效益低下。其次是长期忽视国有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大部分国有老企业技术装备老化,这是国有企业的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上海市国有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70年代以后水平的仅占1/3,有2/3还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关部门对我国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近千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了调查,发现62%的国有企业是50年代及50年代以前建造的,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现在只有65%左右,而70年代以前制造的陈旧设备已占到36.2%。用落后技术生产成本高质量差的产品,企业就难免出现严重亏损。 从政策方面看,国有企业亏损还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第一,为担负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职能,国有企业要支付大量的社会成本。据统计,国有企业在职工住房、医疗、学校食堂等福利设施的投资约占国有企业总资产的15—20%,离退休职工占职工总数的25%左右,冗员占30%左右,仅后两部分人的养老金和工资即占职工工资总额的50%以上。这样做,一方面加重了国有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生产效率。有些国有企业单就剥离企业冗员一项,就可实现扭亏变盈。第二,国家投资政策变化,致使一些国有企业的债务包袱越背越重。1983年实行拨改贷之后,由于国家不再为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国有企业投资完全靠贷款;1985年又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这样就使国有企业处在十分被动的境地:一方面要向银行还本付息,另一方面又要同时向国家财政上交利润。国有企业由于压力过大,造血功能受阻,偿债能力越来越弱,负债率则越来越高。第三, 财政负担重。 据统计, 从1980 年到1993,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上缴约利税和两金(预算调节基金和能源效能基金),平均占其实现利税的86%;剩下的留利,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连支付职工的医疗费都不够,根本谈不上技术改造和后续发展。第四,由于改革初始阶段缺乏整体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不少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挖走,致使一些国有企业一方面是人员过剩,另一方面是人才短缺。特别是不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离开国有企业以后,还把原本属于国有企业的技术、客户的市场都带往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难以估量的损失。 可见,国有企业的低效益,在相当程度上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和改革过程中的政策一时难以完善造成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不是简单地评价国有企业的盈亏现状,而是客观具体地按“当期效益”进行分析,结论就大不一样。今年头4个月国有盈利企业的总盈利额242.6亿元,国有亏损企业的总亏损额276.6亿元。 国有亏损企业的费用支出经上年有较在幅度增长,最突出的是产品销售费增长28.3%,财务费用提高21.5%。作为财务费的利息支出达411.5亿元是整个盈利额242.5亿元的 1.7倍。而这些付出高额利息的贷款,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些还是不正常的高利贷。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这些长期历史造成的债务,今年头几个月的国有工业企业,就不是净亏损34亿元,而是净盈利33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