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品质的执着 品质改变了商业竞争的本质,决定了企业要如何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品质也发挥了等化的力量:让小企业有机会与不能迅速行动的大企业,一较长短。 但是,还有两个最基本问题,必须正视:到底谁来定义品质?(正确答案:顾客)什么是全面品质管理(一般的答案:追求以较低的成本,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管理方式)?说得明白点,品质管理就是: ●组织中每个人都要直接参与、都要认同。 ●全面品管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不只是一项活动而已。 ●全面品管的中心对象是顾客。 实施全面品管很不容易,将近一半的实验者都尝到了失败。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如何转变企业文化,克服内部的冷嘲热讽。 即使你克服了这些难题,挑战依旧没结束:品质,只是一张让你迈入全球化经济的门票,在你之前,许多竞争者早已购票入场。你的下一步,是如何区别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 二、企业的转变 最初,叫做重整,然后管理者开始说重组,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则是再造。 无论怎么称呼它,它的成因都是一样的:未来,企业必须更仔细聆听顾客的声音,更有弹性,更善待有用的人才。 垂直的金字塔式组织过于老旧而缓慢,营运成本又太高。所以,首先组织必须扁平化,淘汰层层管理。然后,舍弃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以流程为导向。 愈来愈多企业大刀阔斧地改革,对于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既深且远,因为“职务”与“工作”的定义已在转变之中。 组织愈扁平,管理者的工作便愈来愈以领导、指导为重心,监督的成分日减。员工更加被授权,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以团队的方式工作,以成果为导向。 这些,当然都是假设你的工作饭碗还在的情况。企业再造的后遗症已经浮现,许多人开始认为,再造就是把工作变不见,例如,美国企业已经淘汰了130万个员工,但是根据一项调查结果, 只有不到半数的企业传出了所得增加的捷报。 就像全面品管,企业再造的困难处,同样在于实施不易。但是也正像全面品管,企业为了适应高度竞争的经济,必须力求转变,不管利用再造或者其他方法,不这么做,必死无疑。 三、真正全球化的来临 喊了几十年,真正的“地球村”终于成形。人人都说全球化,都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机会。 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全球化的真正冲击到底是什么:你做的东西,如果达不到世界第一流水准的话,那么你就不该再做下去。因为市场全球化以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建立在“要做”或“要买”的基础上。《智慧企业》一书作者昆恩指出,管理者应该认真考虑外寻资源的可行性——任何活动,如果你不能做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准,那么与其自己做,还不如向别人买。 对于企业高层主管来说,挑战便在于如何定义出企业的核心优势——哪些事情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如何集中火力发展这种优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耐吉,尽管营收高达20多亿美元,而它自己却没有半家工厂,而将生产外包,专注于研究、设计与行销。波音同样不重生产,而将重心放在飞机的设计、装配与后勤管理上。 全球化观念也许听来耸动,但是,如同大前研一的警告,这股全球化的力量锐不可当,凡是试图抗拒的个人、企业与政府,势遭灭顶。 四、电脑的个人化 就连发明电脑的人,当初都大大低估了电脑转变人类的力量,最早,企业用它来将办公室的部分工作自动化,然而效率有限,白领生产力并没有显著提升。但是,当人类开始把一个个单独的电脑连接起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电脑不仅帮助人类自动化,更可以资讯化。以前只是将企业流程自动化,现在电脑开始提供有用的资讯,而且让同在网络上的人共用这些资讯,发挥创意。 现在又有了网际网路。电脑资讯化的力量,从此开始超越企业与国家的疆界。而全球网路等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资讯科技不再只是企业的生意帮手而已,它就是企业的生意。 五、资讯革命 电脑与通讯的结合,一方面为人类带来了立即可得的全球资讯,另一方面,则是可能彻底改变未来的全球权力结构,国家的本质与力量都将受到剧烈冲击。 管理者的权力也不能幸免:高层管理不再是唯一能够综观全局的特权阶层;负责上下传递资讯的中阶管理,现在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资讯革命也让国际贸易的概念愈来愈落伍。产品不再只能进口与出口,现在可以跨越好几个疆界,进行制造与行销。对于企业,资讯革命的启示又是什么?除了必须国际化、资讯化,改变体质迅速适应机会之外,因为未来企业的最大资源是无形的智慧,所以企业将保持高度机动性,随时准备转移,追求最有利的环境。 六、顾客至上 日本人对于顾客的最高尊称,叫做神。韩默与钱辟在《企业改造》一书中断言:“卖方不再占上风,胜利的一方是顾客。现在的顾客会让厂商知道他们要什么,什么时候要,如何要,以及用多少的代价来要。”企业愈来愈注意顾客服务、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但是当大家都在比赛做同样的事,你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经营内部顾客:在真正服务导向的企业里,人人都有顾客。 ●经营终身顾客:不要只看一个客人花多少钱买你一样东西,要把他当成一辈子会来买你东西的人。 ●顾客价值分析:顾客会选购某一家的产品而不去买另一家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所以你应该像衡量市场占有率那样,衡量顾客所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