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探索,创业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对象基本都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为主,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明显不足。尽管创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我国开展创业研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创业的方式、途径和频率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开展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选素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创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很多具有大中企业工作经历的管理者,基于某种原因而离开这些企业实施裂变创业活动,对这类创业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概念界定 裂变衍生是产生新企业的重要方式,也是产业集聚区,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的活力所在。从文献来看,裂变衍生一词的英文表达为“spin-off”,Carayannis等认为,裂变就是指从母体组织转移技术并使之商业化,且能够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新企业。[1] 这种观点体现了技术主导的思想,是从技术角度对裂变行为的探索。还有学者根据对实际现象地观测,指出“裂变”是指小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从原来企业辞职,利用掌握的管理、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兴办与原企业技术产品市场类型基本相同的新企业。[2] 这种说法突破了技术的局限,将裂变的范围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知识、市场等。基于裂变的创业行为可以称之为裂变创业,这种创业类型和通常所说的企业裂变不是一个概念,企业裂变既可以指企业基于组织衍生、建立分/子公司来成长壮大,也可以指企业借助机构改革、体制转换而剥离优质资产、逃避债务危机。而裂变创业虽然与企业的分离、分拆相关,但却存在显著差异:裂变创业是伴随人力资源分离的企业裂解行为,分拆后的母子企业表现为更多的竞争而非合作关系。 实际上,无论视裂变为技术导向还是管理导向,是一种活动结果还是一种活动过程,其实质都是指从母体中脱离出复杂的个体,该个体可能与母体有相同的特性,又可能有不同的内涵;同时,裂变离不开人力资源这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人是裂变的发起者和承载者。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裂变创业的创业者可以有两种选择方式:裂变后创建全新的企业,或者裂变后参股加入既有企业。这两种不同选择的裂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绩效水平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后一种情况界定为“继承式裂变创业”,即创业者自母体企业离职后未创建新企业,而是以技能或资金等入股参与既有企业的运营管理,基于继承既有企业、实现管理者变更而裂变创业。继承式裂变创业是一种逐渐增多的创业现象,无论在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领域都有大量的企业案例涌现,这为我们开展深入的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及分析步骤 目前,裂变创业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成果更不多见,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理论成果。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尽量舍弃文献演绎模式,利用归纳方法从现象中提炼该领域的基本理论,从而逐渐创建和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于是,实现深入了解继承式裂变创业这一社会现象,挖掘相应规律的目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便成为比较合理的选择。扎根理论方法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较广,而在企业研究领域比较少见,该方法的特点在于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构。考虑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具有的理论生成特点,以及本研究拟归纳提炼出继承式裂变创业有关理论结论的目标,决定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通过对精选个案深入访谈资料的分析、挖掘,期望能够在继承式裂变创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上有所创新或突破,弥补定量方法不易于深入挖掘现象信息、其他定性方法的资料分析(译码)不很系统的不足。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为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3] 该方法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这一特性使得该方法的分析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Strauss & Cora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根植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4] 这种重视资料、重视互动的方法特性,使得研究者可以借助和事件当事人的连续、亲密互动和抵近观察来收集资料。在与事件、现象的互动中,研究者用以提炼全新结论的理论敏感性不断提高,其归纳提炼的研究结论也逐渐丰满。 扎根理论方法的资料分析过程是提炼结论的关键,这一过程意在从资料中概括出概念和范畴并识别其关系:理论就是由研究者得出的概念及其关系组成的。简单而言,做一个扎根分析要经由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① 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概念化和范畴化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Convergence)问题。[5] (P38) 第二,建立范畴之间的关系以成为理论,即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第一步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6] (P165)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涵义。典范模型这一工具的作用体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产生某个事件的条件、这个事件所寄寓的脉络(也就是该事件在维度② 上的位置),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用的策略和采用后的结果,来帮助我们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范畴,从而实现了剖析范畴内涵和识别范畴关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