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企业决胜市场越来越依赖信息化 历史上,一个国家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时,伴随着国力的增强,在产业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大型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一批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兼并、收购、重组、破产风起云涌,出现了一大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尽管存在行业差异,但商业咨询界一般认为,在中国大企业收入或产值最少应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要具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据权威分析机构的标准,其销售额下限应不低于10亿美元。在《财富》2005年全球500强名单中,中国有18家企业上榜。最近公布的“2006年福布斯2000强”榜单,有10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而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有12个行业60家大型企业具有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然而,越是规模庞大的企业,内部结构越复杂,管理协调成本越高,越需要信息网络的支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说,大型企业的组织架构层面细分,比中小型企业复杂得多,有的企业集团层级多达13级,这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减慢,信息失真加大,随后产生大企业病。大企业在获得规模优势的同时失去了效率优势,治疗大企业病的出路就在于依靠信息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高度的运行效率和对市场的及时响应,早在20年前,世界500强大企业就纷纷启动信息化工程,无论是研发、生产、运营还是销售、售后各环节,无不依赖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利用专用卫星进行定位及联络,沃尔玛在全球5000家连锁店的盘点1个小时就能彻底结束。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使得其能做到最大规模采购和销售,具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使完成一个票据审核流程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周缩短到了两小时,专门负责票据处理的人员也由500人减少到了150人;福特投资800万美元开发的知识管理系统,运行后的第一年为公司节约的运营成本就达到2.4亿美元。 在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的情况下,人们认识到,强健有力要比规模庞大更具未来价值,信息化水平日益成为大企业新的“财富指标”。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报告显示,信息化对于销售收入占GDP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信息化的带动作用越明显。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报告显示,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提升了公司价值,增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能力。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适宜度和灵敏度达到较高水平,信息化管理处在从功能性管理向业务型阶段发展之中,信息化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经营管理层),业务决策体系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决策、管理和控制,成为主要的模式。 信息化对大企业的贡献日益显著。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四年对120个企业集团,520个国家重点企业及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增加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企业信息化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但大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程度仍不平衡。我国92.5%的大型企业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企业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企业建设了客服中心系统,20%的企业建设了制造管理系统,12.5%的企业建设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3%的企业建设了供应链管理系统。 2 大企业网状分布对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性越大,并不直接意味着大企业对电信部门的需求越大。在此次信息化应用大调查中,我们更加关注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对电信部门提出哪些新课题新需求。去年以来,记者广泛走访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南方数省的十余家大型企业,实地观摩很多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现状,每到一地,就和当地的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以及各级主管领导就此话题展开座谈。调研中记者发现,要充分认识大企业对电信部门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必须对大企业进行重新定义和认识。 传统意义的大企业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在其成立之初就依据投资的多少确定了企业规模。这种企业主要依靠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形成“大院大厂”,基本呈块状分布,比如首钢在京西形成“十里钢城”、东风在十堰形成“汽车城”。其市场销售方和产业链合作方相对稳定,信息通信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内部通信专网成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承载平台。如果紧盯着传统的大企业,可以说他们对电信部门的信息需求主要是基础网络接入,没有太大的需求。对于某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甚至连话音业务都不必电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