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4)-11-0026-05 一、引言 20世纪末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正改变着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因素,同时也对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形态提出了挑战(王新驰,2001).德鲁克(Drucker)指出:“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的组织和机制。”人类正由工业社会范式向信息社会的范式转变,当网络创建起从工业时代通往知识时代的桥梁时,一切正如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他的《管理革命》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未来向我们预示着管理变革的巨大魔力,犹如神授于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咒语。以往的所有灵丹妙药都失效了,曾经存在过的稳定优势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只有两条路——变革或灭亡。” (一)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93)指出,组织职能的目的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以便使人们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工作。组织架构必须反映企业的目标和计划、管理人员可利用的职权、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的),以及配备恰当的人员。科斯(Ronald Coase,1937)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通过“内部化”市场交易可减少交易费用。假如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则企业就有比市场更有效的交易管理机制,从而可以认为企业组织优于市场机制。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它是由企业组织架构所决定的。企业的组织架构按特定的逻辑不断重建,其动力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机制的发展、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不断追求高效率的组织架构,以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组织架构不断重建的过程,正是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经济环境与追求内部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建立高效率的企业组织的过程。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在《市场与层级组织》一文中将企业组织架构按重建的过程分为古典型、U型、H型和M型四种,后来又出现了U型架构的变种被称为矩阵架构和M型架构的变种被称为超事业部架构。古典型企业组织架构是一种尚未进行分工管理的原始架构,企业的所有者负责管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需要管理的分工和专业化,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的直线管理系统和职能系统的分化以及上级对下级的分权与授权。U型架构(unitary structure)也称一元架构。其典型特征是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实行中央集权控制。U型架构便于统一管理和配置资源,但过度集权导致管理上的低效率,同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H型架构(holding company)就是控股公司架构,通常较多地出现在横向合并的企业中。从逻辑上讲,H型架构并不是简单地在U型架构基础上的重建。H型架构的显著特征是高度分权,各分公司有较大的独立性。历史上,H型架构作为主流企业组织架构的存续时间并不长,它不是在寻求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上重建为M型架构,就是在实施克服有限理性的措施情况下重建为U型架构。M型架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亦称事业部制。它的显著特征是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制约U型架构和H型架构的管理低效率问题,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因此M型架构在现代企业中较为常见。钱德勒(Chandler,1977)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写道:“虽然人们在组织架构的类型方面发展出许多变种,而且在近几年里偶尔也有一些变种融合为一种模型,但是在大型工业企业的管理中只有两种基本的组织架构……即集中的、按职能划分的部门类型和多分支公司的分权化架构。”可见,U型架构和M型架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组织架构的基本类型,矩阵架构(matrix structure)实质是U型架构的变种,它在原U型架构的基础上,再建立了一套横向的目标系统。矩阵架构既有加强职能部门的横向业务联系、反应灵活的优势,又有双重领导导致责任不清、决策延误的缺陷。超事业部架构(ultra-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是M型架构的进一步演化形式,它在M型架构的基础上,在总部与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超大型化之后,M型架构管理跨度过大的问题(黄佳慧,2003)。 由上可知,孔茨提出了组织架构的职能;科斯为组织架构的出现和重建找到了合乎逻辑的理由;而威廉姆森则指出了以往出现的组织架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这些组织架构是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成长而建立起来的,是与工业时代的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并且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重建,呈现出动态有效性,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架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对工业经济的超越,并能对经济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组合和利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促使经济资源有效利用和减少投资风险。当前我国经济中出现的重复投资和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来消除,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有效信息的采集可以为我国经济更加有序合理地发展提供支持(周鸿铎,2002)。因此,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架构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网络经济使企业组织内部的运作基础发生了改变,网络技术和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将企业内部连接起来,在采购、制造、财务和市场服务等各部门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内部联系。在以网络经济为基础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低成本、及时地过滤来自各个基层部门的原始信息。管理人员使用电子邮件、远程电视会议等辅助管理手段协调组织活动,支持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互动式交流和传播,同时他们能了解一线生产的过程,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实践,在有效的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企业管理人员处理100~150人的管理信息与常规条件下处理7~13人的管理信息的效率几乎一样高,甚至有可能更高(Michael J.Earl,1998)。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管理运作中的应用,毫无疑问将降低企业组织的管理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组织间的交易成本。网络经济凭借互联网与EDI技术,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并为企业间的协作提供了便利。首先,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通过网络系统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制造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采用电子商务采购的商品与劳务已超过1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约5%~10%的采购成本(孙健等,2000)。其次,网络经济降低了单证费用及通讯费用。EDI和互联网使贸易双方都大大地降低了各自的通讯费用,简化了业务流程。自应用EDI技术以来,单证传递速度提高了81%,单证处理成本降低了38%,因单证差错减少进而损失减少了40%,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传输成本。再者,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间的协作成本。网络经济能够提供统一的用户终端,交叉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以及企业间能够接受的标准,使各企业之间的协作设计、协作开发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最后,生产企业与销售商之间借助电子商务方式,可以改善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联网的各企业可随时发布本企业生产的一系列最新产品,同时通过网络了解和预测市场的需求状况,由此生产企业可以根据销售状况,调整生产计划,销售商也可以根据销售情况要求生产企业适时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