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一些跨国公司最先提出。后来,成为一门以科学为主体的跨学科学问,它整合了企业管理、危机管理、公共关系、行销学、财务及金融理论、政治学、心理学、传播理论、社会心理学、法律等学科,其主题是研究企业在遭受外部危机时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并探讨危机形势下的管理变革。日本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但仅局限于针对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及环境污染所导致的企业危机。近年来,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也呈多样化趋势,从而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体系。 一、关于企业危机的界定 迄今,在研究企业危机方面,理论界对危机的定义有很多争议,其主要代表观点有: Otto Lerbinger(1997)将危机界定为“对于公司未来的获利率、成长、甚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他认为危机具有三种特质:(1)管理者必须认知到威胁,而且相信这种威胁会阻碍公司发展的优先目标;(2)必须认知到如果没有采取行动,情境会恶化且无法挽回;(3)突然间所遭遇的损失。 Foster(1997)则指出危机有四个显著特征:“急需快速做出决定,并且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对于危机的定义,紧急决策、人员严重缺乏、物质严重缺乏、时间严重缺乏构成了危机的几个基本要点。 Barton(1998)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巴顿将危机影响的范围扩大到了人和组织的名声。他认为沟通形象的管理是必要的。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把危机定义为“一种能够使企业成为普遍的和潜在不适宜关注的承受者的事件”,这种关注来自于国际和国内的媒体以及其他群体,例如消费者、股东、雇员、家庭、政治家、工会会员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对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有着兴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Danald A.Fishman(1999)对于危机的界定是“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企业重要价值受到威胁”。由于危机并非是公司企图所然,组织扮演较轻微的角色,企业对外回应时间极短,危机沟通情境涉及多方面关系的剧烈变迁。 Ian I.Mitroff(2001)对于危机的界定是“危机是一个事件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到组织的整体”。Simon A.Booth(1993)认为危机是个人、群体或组织无法用正常程序处理,而且突然变迁所产生压力的一种情况”。 日本企业危机研究会会长龙泽正雄列举了以下几种关于危机的解释:事故;事物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事故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危险性的结合;预期和结果的变动。主持日本危机经营处理研究所的增永久二朗对于危机的界定是“妨碍到公司的存亡、高级干部和员工的生命”。 总结以上几位危机处理大师对危机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危机的结果来对危机进行界定的,很少是从危机的来源对危机进行深入的剖析。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通过对不同企业危机案例的实证研究,从来源上对危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危机的产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危机因子结合所致,这些危机因子是产生危机特质(突发事件以及由突发而带来惊异性)的根源,它们威胁到企业的基本价值或高度优先目标,对企业主及员工心理震撼大。在危机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明快、智慧的处理;处理结果绝对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对企业危机管理的认识 近年来,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的关注。其研究基本上涵盖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对危机管理的界定;关于企业危机的特质分析;企业危机类型与来源等。 对于危机管理的定义,Steven Fink(1986)认为危机管理是“对于企业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消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使企业更能掌握前途的艺术。”Philip Henslowe(1999)则把危机管理视为“任何可能发生危害组织的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Ian I.Mitroff & Christine M.Pearson的实证研究表明危机管理旨在“协助企业克服难以预料事件的心理障碍,好让经营管理者在面临最坏状况时能做最好的准备。”日本学者龙泽正雄(1999)将危机发现与危机确认作为危机管理的出发点,认为危机管理是发现、确认、分析、评估和处理危机的系统过程。我国台湾学者邱毅(1999)则认为,危机管理是组织体为了降低危机情境所带来的威胁所进行的长期规划与不断学习、反馈的动态调整过程。 正确地理解危机管理关键还在于对企业危机本质的认识。不掌握企业危机的特征,对于危机的辨识就可能出现盲点。关于这一方面,Ian I.Mitroff & Christine M.Pearson(1993)总结为五大特征:(1)企业危机的程度性。认为危机的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与资源配置就不同。关键问题在于区别企业的核心危机与边沿危机;(2)企业危机的复杂性。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危机的来源,通过大量的个案发现,危机是由多种因子造成的,必须进行全盘性、系统性分析。(3)企业危机的动态性。认为企业危机如果源于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的影响,那么这种危机决不会客观静止,而会随着企业处理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呈现不稳定性。(4)企业危机的扩散性。企业危机的连锁扩散反应往往会因为一个危机引发一系列危机。(5)企业危机的结构性。不同的企业形态有着不同的潜在结构危机,这些结构性的危机因子有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