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67(2003)06-0083-09 自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出现之后,企业界都认识到了专业化可为企业带来高效率等优势,因此专业化生产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当今,在企业专业化程度达到较成熟时,人们却发现,面对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如果希望为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解决方案,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变革的加快,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多个企业的联合协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新的概念——战略联盟,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成为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不同的企业因为自有资源与核心能力的不同,所能够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厂家所拥有的是先进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而零售商所拥有的是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固定的顾客群。但是,对于顾客来说,他所期望的恰恰是这三种价值的整合,而不是单独一种价值。因此,为了向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这三类企业必须联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最完美的服务吸引顾客,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故而战略联盟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战略联盟的重要性,在过去20年中,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人士一直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当今,对于战略联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为什么要建立战略联盟,即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问题;第二,企业如何对战略联盟进行管理,也就是战略联盟的治理结构问题;第三,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后的绩效问题,在这方面人们致力于找出那 些不仅能够影响联盟自身,而且会影响组成联盟的母公司绩效的因素;第四,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战略联盟进行研究,即跳出传统的联盟双方二维分析方法,研究战略网络所涉及的诸方面特点。本文拟从这四种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对过去的研究成果做一疏理、归纳,以便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为使对上述四方面问题的阐述更加清晰,我们有必要先对战略联盟定义的沿革发展作一回顾。 一、企业战略联盟的定义 战略联盟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J.Hopland和管理学家R.Nigel提出的。但目前对战略联盟的定义,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最大的分歧在于战略联盟的组织形态。一些早期的对于战略联盟的实证研究是将焦点放在了合资公司身上[1][2][3][4][5],认为这类合资公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战略联盟,是由双方共同出资建立的一个新实体,其股权由投资双方分享。研究者们还分析了合资公司的一些战略需要,包括加强市场能力、提高效率等等,并根据产业和企业规模的大小,研究了联盟的影响范围。人们注意到某些特定产业内的制造企业以及很多大型公司都喜欢建立战略联盟,因此断定寻求市场能力可能是建立战略联盟的最主要动机[1]。 后来的某些研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一些改良,比如认为战略联盟是两家或者多家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它不仅是一种战术,而且还包括几方的资产以及技术合作,并产生战略价值[6]。公司间通过讨价还价,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组织间相互学习和获取知识[3],都是组建这类联盟的显著动机[2]。还有学者提出,战略联盟常常是由于执行者希望获得技术和资源、控制不确定性和风险、处理环境动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而做出的决策响应[7]。这类组织形式可用于克服企业技术和能力资源的不足,并有助于扩大企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网络经济的崛起,人们对战略联盟的理解和研究范畴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战略联盟定义是由美国西北大学Gulati教授提出的,该定义曾被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引用。Gulati指出,战略联盟可定义为企业间交换、共享或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的自发性活动。它们可以是一系列动机或目标推动的结果,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可以建立在企业纵向或横向的界限上[8]。这一定义彻底摆脱了早期战略联盟定义中对组织形态的制约,把战略联盟的界定范围进行了延伸和扩展,提出了战略联盟的三个基本要件:首先,联盟会涉及到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企业;其次,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企业的特定战略目标,并共享联盟所带来的利益;第三,联盟可以多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存在(包括横向或纵向的)。 战略联盟研究范畴和定义的沿革,充分反映出其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例如,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联盟有着一些本质的差异:70年代和80年代的联盟主要是股权式的生产联盟;而90年代主要是契约型的技术联盟。网络经济的崛起,又赋予战略联盟新的内涵,主要是社会网络联盟,因此在网络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仍以传统的组织形态来衡量战略联盟显然已不合时宜。 二、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 企业为什么要建立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建立对企业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战略联盟建立之后能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加入战略联盟之前所必需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战略联盟时所面对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对于驱使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由于各方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而形成一些不同的理论观点,如资源驱动、交易成本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动态能力驱动、学习驱动、风险驱动、社会网络驱动等。其中,资源驱动、竞争战略驱动和学习驱动三种论点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