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以来,“电子商务”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的IT专家急切地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有过三次大的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抓住:第一次是200年前的机械化,英国抓住了, 成了当时的“日不落国”;第二次是100多年的电子化,美国抓住了, 成了当代最富有的国家;第三次是50年前,日本、韩国等抓住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次机遇是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电子商务,如果这次再抓不住,我们这一代人就将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作为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济师、会计师、营销师、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的专家、学者,都在问:“我们怎么办?”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刘力主任,刘主任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权威性的回答。 记者:什么是电子商务,现在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发展趋势怎样? 刘力:“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开展的各种商务活动”。电子是手段,商务是目的。近年来,以发达国家为先导的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1998年全球营业额为740亿美元,1999 年超过2400亿美元。网络用户参与网上购物的比例达到40%。今年,全球将有1亿台电脑和100万个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相连, 互联网用户达到5亿户,网上电子交易额将从1996年的80亿美元上升到1万亿美元。 据福里斯特公司预测,到2003年全球企业对企业(B to B)的网络交易额将达3.2万亿美元,将占全世界销售总额的5%。 美国政府在1993年9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6年起, 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据福里斯特公司的报告,在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 to C)方面,1999年,上网购物的家庭有1700万个,网上消费约202亿美元,占当年美国消费总额(25960亿美元)约0.78%。这一比例表明,美国的电子商务远未形成主流,更不是无处不在。预计,2000年网上消费额达到400—800亿美元;到2004年,将有4900万家庭上网购物,网上消费额达到1840亿美元,静态推算,其比例也不过10%。在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 to B)方面,参与B to B 的企业比例将从1998年的24%提高2000年的56%。预计,2002年通过B to B 的电子商务将为企业节约开支6000亿美元。若以1998年B to B交易额430 亿美元为基数,此后每年将翻一番,2003年的交易额约为1.3万亿美元, 占美国销售总额的9%。 记者: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如何,根据这种现状,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应如何发展,采取什么对策? 刘力:在我国,据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网上购物(不含个人对个人的拍卖)交易额为5500万元(相当于660 万美元),仅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0177%,以此推算,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仅及美国现有水平的0.23%。1999年末,全国上网计算机为350万台、互联网用户890万,其中50%在家中上网。现在网络用户中,参与消费类电子商务的比例仅为28.6%。网络用户参与网上购物的仅占20.3%,其中只有40%感到满意。目前网上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交易量非常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习惯还过于传统,网上购物的商品价值较低,难以形成大额交易,主流模式还仅限于企业对消费者,而不是能够形成大额网上交易的企业对企业。由于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整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试阶段。一个时期以来,网络公司大规模的炒作,导致全社会各方面对电子商务的作用、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与投资回报预期的错觉。随着纳斯达克指数几次大幅回落,高科技、尤其是网络板块的调整,使得国内外对网络公司,包括电子商务的前景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正确判断,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现状和未来。 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现实,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现阶段的重点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长远目标是积极稳步地开展电子商务。相应的对策是“以信息化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 记者: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刘力: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七个: 1、网络体系。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美国的宽带主干网传输速率已达到了622兆字节(MB),互联网端点间的传输速率为40 千字节(KB)。而我国四大互联网主干网带宽只有2兆字节(MB), 端点间的传输速率仅为1千字节(KB)。由于网络租用价格过高, 一批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因亏损已退出。普通用户月上网费用平均为195元,而57%的用户,即一半以上的用户可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 网络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直接影响到网上用户规模的增长。 2、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