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上海工业系统按照中央关于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三改一加强”方针,加快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国有资产的增值率、控制力和竞争力,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在国有工业企业的重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工业企业重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可喜成绩 按照中央的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海工业坚持贯彻“三改一加强”方针,围绕解决“人多债多负担重”问题,通过实施增资减债“六个一块”等措施,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1994年84%下降到目前的54%,这下降的30多个百分点,意味着上海工业6000亿元的总资产约有1800亿元的债务已转化为净资产。通过调整结构,工业发展已由过去主要依靠传统产业转为依靠支柱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企业所有制结构趋向合理,国有独资、集体企业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共同形成的公有性质的实收资本,已占上海全部实收资本的78.01%,其中占公有性质资本96.3 %的国有资本占了全部实收资本的58.3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地方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从1994年的135 万人减至目前的85万人,人员总量已处于平衡状态。通过实施社会保障,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三大基本保险覆盖率都已达到98%。可以说,上海工业“人多债多负担重”三大难题已经得到破解。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工业改革的实践过程,过去的20年是上海历史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最有成效的时期。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8%,是1978年的11.5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8%;产销率达到97.9%;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83.23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00.07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7.63。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连续8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这些都为上海工业的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工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上海工业能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抓住企业重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个关键,积极推进企业结构重构、改制转机;拓宽资金渠道、融通资金;发挥多方优势、形成合力;重塑企业形象,提高效益。到1998年底,上海工业已有五百多家企业实施兼并,111家企业依法稳妥破产,80% 的国有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的调整和资本结构的变动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作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公有制企业已占全市工业实收资本总额的44.95%,其中股份公司约有七十家, 股份合作制企业约有五十家,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为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和工业的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积极探索企业重组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上海工业系统在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重组,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中,努力把企业改制与转机,特别是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 (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加快企业发展相结合。 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实力,是实施企业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根本目标所在。多方投资主体的选择和参与重组,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基本前提。1997年初重组的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从重新振兴企业的目标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实行集团公司单列,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组合中,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慎重选择多方投资主体加盟,改原来由仪电控股公司一家变为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广电局下属的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总公司、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共同持股,这些公司各自注入资金共8.29亿元,充分发挥各投资主体的资金实力优势、融资渠道、海外营销网络和产业链的配套关系,使广电集团公司的产品与用户结合,生产厂家与广告媒介结合,产品生产与资产运作结合,国内市场开拓与海外营销结合,为集团发展家电、通讯产品、卫星电视技术、汽车电子和投资海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集团通过重组,形成上面是国有、多元投资的集团;中间是2个上市公司;下面是约三十个三资企业的模式。 经过两年的运作,现在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规模已达到217亿元, 成为中国电子工业行业最大的企业集团,1998年工业总产值在1997年增长47.5%的基础上又增长36.2%,资产负债率从82.7%下降到76%,开发、投产并上市了一批科技先进的新产品,同夏普、索尼、西门子等国外著名大公司兴办一大批合资企业,业绩良好,整个集团企业公司开始呈现出一派向上发展的可喜景象,不仅实现了企业重组的预期目标,而且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实践证明,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是多个投资主体的简单“凑合”,而是必须从企业重组后的发展能力和前景出发,认真选择投资组合的各方,确定适当的投资比例和股权结构,充分发挥投资主体的优势和实力,为重组企业的近期加快发展和长远持续发展作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的企业重组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相结合。 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上海工业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前提下,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各类企业之间的联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资产组织形式和企业形态。不同的投资主体决定了企业的不同形式,吸收外资成为三资企业;吸收社会资本成为股份制企业;吸收劳动者资本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国有企业的重组联合。(2)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优势企业上市。上海确定把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材料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为贝岭微电子公司和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上市提供服务和支持。去年上海贝岭公司已包装上市,募集27.68亿元, 展示了股份公司新的发展前景。(3)上市公司绩优股的增资配股。龙头、 医药等五户上市公司增发流通股,吸纳社会资金25.18亿元; 中西药业等七户上市公司配股,募集资金7.92亿元。(4)“壳”资源的重组。(5)发起式股份公司组建。司麦脱服饰等公司的建立共吸纳社会资金4.84亿元。去年上海工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增配股、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吸纳社会资金等形式,共募集资金52.22亿元。(6)合资企业的重组。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原有五家合资企业,通过重组,形成一个合资控股公司、五家分公司的运行体制,中方股权按照市盈率确定价格转让,股比由原来43%变为23%,使中方得到了三亿多元的现金,既确保中方利益,又促进了国有品牌的生存和发展。(7)股份合作制企业重组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重组,促进了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现,也为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