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是“车间”。适应这样企业的要求,由苏联引进了“八大管理”,自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的、现代的企业管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企业的性质和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也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始的。但在进行这样的改革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即改革要以哪一经济环节为基础,达到什么目标,怎么达到目标等问题。1979年,蒋一苇首先提出了经济改革要以企业为基础的观点,即《企业本位论》。他认为:(1)在经济改革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必要的, 但这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本质则在理论上明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2 )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经济权益;(3)企业必须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 而不是一块“砖头”。国民经济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它拥有企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每个企业的活力;(4 )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并对其经营效果负责的机体。《企业本位论》不仅为我国经济改革指出了重点,要以企业基础,还为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成为有活力的国民经济整体的细胞。事实已证明《企业本位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是有多么大的价值。 1983年至1986年,由于蒋一苇的贡献,企业的性质与地位已在理论上被确定。人们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企业理论问题,如企业素质、企业活力、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目标、企业“转轨变型”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做出了回答。这为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打下基础。 1.企业素质。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主要是两个特征:一是质,一是量。企业的质主要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职工队伍素质。一个企业素质好,不仅表现在这三者的个体上,还要反映在它们的结合上。 2.企业活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改革的决定》中,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是企业活力和如何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企业有活力,它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够灵活而正确的做出反映,具有最大限度地动员内部资源,充分利用这种发展机会,不断完善自己和创新的能力。如何使企业具有活力:一是靠企业自己努力,提高素质,完善经济机制,这是主要的;二是外部要为企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其成为投资主体、产品开发主体、市场主体,要有个统一市场,让企业在大体上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开展竞争,在竞争中提高活力。 3.企业经营机制。自1986年提出企业机制问题以来,论点很多。综述起来,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有机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生产经营环节,通过相互推动(促进)和制约,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企业活力,并对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灵敏、正确反应的机能。它具有三个特征:(1 )只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在机能,不能把事物的一般表像、人们的个别活动也称为机制;(2)一种事物只有一个基本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既不应扩大到企业边界之外,以国家经济运行机制代替企业经营机制;也不应缩小或分解为内部的具体机制,以企业内部具体机能来代替整个企业的经营机制;(3)一个好的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有明确的运行目标; 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有适应性强的生产经营系统和组织体系。企业经营机制是它们连锁运行的综合反映。 4.企业目标。企业以什么为目标与它的性质有关。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目标是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理论界认为我国企业应以获取合理利润为目标。企业在利润分成政策激励下,也开始追求利润。随着改革深入发展,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不应只以营利为目标,还要满足社会需要,增进公共利益。企业到底以什么为目标?双重存在的企业观使分歧得以解决,所谓企业双重存在,是说它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社会经济的一环。企业作为独立个体,应获取合法利润。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环,应尽社会责任。任何性质的企业都应具有双重目标,所不同的是它追求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近来出现的目标链设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目标理论。这一设想认为,企业追求的不是某一单个目标,而应是由企业利益主体(职工、投资者)满意、顾客满意、高市场占有率、合理利润和生存发展5 个环节组成的目标链。5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缺一不可。这就是说, 只有利益主体满意,才有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了,才有高利润;有了高利润,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可能。进一步讲,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又为利益主体满意提供了保障。 5.企业“转轨变型”。企业“轨转变型”就是国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模式转变时提出的概念。所谓“转轨”,是指企业要从原来产品经济运行轨道转向商品经济运行轨道。所谓“变型”,是指企业由原来的国家行政序列的一级组织转变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原来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原来的实物型转变为资金与实物复合运行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就要从计划经济运行轨道转变为市场经济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