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退出和公司控制权

作 者:
魏峰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改革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过剩的产生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下的有效供给不足转为市场经济下的有效需求不足,整个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目前中国有近500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到1997年底,全国累计库存约3万亿元,其中1.3万亿元为非正常库存。在消费品、投资品和某些基础设施方面,供给明显大于需求,机械加工和家电行业设备闲置率更是高达40-50%(中科院宏观课题组,1998)。过剩还表现为高失业率(尤其是隐性失业)和低通胀。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约570万,下岗职工1200多万(胡鞍钢,1998),国企尚有2500万冗员还要不断加入到下岗行列中(中科院宏观课题组,1998)。通胀水平则从1994年的24.1%逐渐下降到1997年的2.8%,在1998年甚至出现了0.8%的负增长。

      导致过剩的原因很多,包括:

      1.总需求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下岗失业的威胁导致城乡收入预期不稳定,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投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银行贷款约束和企业的预算约束趋硬,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平均高达80%左右的负债率,消费需求下降引致的边际收益预期下降以及固有的金融压抑都使投资增长放慢;净出口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而下降,不仅因为对东南亚各国的直接出口因危机而减少,在第三国出口市场上也因东南亚各国汇率贬值而大大加强的出口竞争力而受到挑战。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广东的出口订单减少,出口价格下跌,1997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分别减少4.9%和5.3%,1998年第一季度,对东南亚和韩国的出口分别减少25%和78%(郑佩玉等,1998)。

      2.生产能力扩张,有效供给不断扩大。90年代的超高速投资使生产能力迅速扩张。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44.4%。1993年又增长了61.8%,实际增长率为35.4%,达到惊人的高水平。1991年到1995年,投资率达到40%,比1980年代的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中科院宏观课题组,1998)。同时,技术进步,比如产业内竞争者同时采纳新的、高生产效率的生产设备、工艺又使许多生产能力因落后而过剩。电子产品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显著例子。另外,进口关税税率下调和收入的持续增长也刺激了进口不断增长,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仅仅使进口下降了1.5%。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成为中国投资的重要来源,1995年外资占社会总投资的20%,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超过了10%。

      3.制度因素。包括:a、广阔而巨大的潜在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尚待开拓,国内市场被人为的分成城乡两块,分别处于同一个层次,市场的细分化过程尚未完成(中科院宏观课题,1998),b、各类企业的竞争地位不平等,产品市场竞争不能发挥优胜劣汰作用,c、产品、要素市场转轨不同步,导致要素供给地大量建立加工企业(江小涓,1998),d、国企因为隐含合同约束以及某些政治需要,难以退出衰退行业和自身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而同时非国有经济成分却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e、经理们缺乏投资决策的专业知识,尤其缺乏远见,盲目投资。

      面对过剩,仅仅依靠扩大内需并不足取,这可能使某些本该退出的企业仍滞留在该行业中;必须同时加快产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避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过剩产能的退出。而且,由于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特征,必须建立援助退出的一般性制度框架。

      二、退出壁垒(Jensen,1993;Porter,1980)

      1.公司生命周期的增长阶段和收缩阶段的非对称。经理的管理中心因为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状态一直都放在如何扩大生产上,较少思考如何收缩的问题,或者说,缺乏管理增长阶段以避免强迫退出的观念和经验。尤其对国企的经理们而言,退出还是个较新的概念。2.信息问题。公司经理不清楚自己的生产成本相对其它竞争者已经很高。3.明确的和隐含的合同约束。在我国,国企长期隐含地向内部人承诺终生就业。4.条块分割导致的利益冲突使中央的产业政策很难在地方落实,尤其是要关闭某些企业,更是依赖地方的支持。5.专属性的资产,包括有形本、人力资本,很难转移到其它行业或公司。资产的专属性降低了它们的清算价值,并使企业因资产的清算价值低于帐面价值而遭受帐面损失。只要资产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高于资产的清算价值,保留资产在经济上就是合理的。6.战略性退出壁垒,企业因为业务之间相互关连或存在纵向关系,或担心降低资本市场信心而不愿退出。7.管理和情感壁垒,包括对自豪感的打击和“放弃”的耻辱,毁灭了长期存在的业务认同感,象征失败的信号或降低就业的流动性等。

      三、对退出的援助(Jensen,1993)

      包括:

      ·法律、政治及监管系统

      ·产品和要素市场

      ·资本市场

      ·以董事会为首的内部控制系统

      法律、政治及监管系统对退出的援助,包括依法清盘,强迫关闭或勒令淘汰某些生产工艺和设备。例如,经贸委1999年2月2日以第6号委员会令的形式,颁布了第一批必须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限期完成。对拒不执行的企业,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各商业银行要停止对其贷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