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 者:
赵雯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当代财经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企业既是生产力组织,又是生产关系载体”,通过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改进,构筑了包括企业营运效率、发展潜力、对从业人员吸引力等新评价指标在内的《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企业经营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1956年生,广东商学院财务会计系讲师。

      一、企业经营综合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一个生产组织,而且是生产关系的载体。作为生产力组织,它要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物美价廉的、社会必需的产品(商品)或劳务,使企业本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潜力。作为生产关系的载体,企业集中着企业内外相关利益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企业需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创造更多的财富,在保障各相关利益集团各自的利益不因任何一方利益的增加而受到损害的前提下,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期望和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生产关系的合理、稳定。具体而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及对从业人员吸引力,以满足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团的要求与期望。因为,对企业经营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对企业作为生产力组织必须具备的生存、营运、发展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这实际上是从经营管理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与业绩),另一方面要对企业作为生产关系载体必须具备的获利、偿债、社会贡献、对从业人员吸引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这实际上是站在不同利益集团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与业绩)。当然,这些能力都可由企业在评价时点上的经营业绩的具体指标来体现。但因评价角度不同,评价内容也有所不同,如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营运能力基本含义一致,但获利能力是投资者所关心的,主要由总量指标加以反映,而营运能力是企业经营者所要了解的,除总量指标外,还希望有相关效率指标充分说明。图一可以清楚地说明企业经营综合评价内容与企业相关利益集团、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不同评价者之间的关系。

      

      图中最外一圈是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他们各自关心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评价内容。圆心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既是企业这一“生产力组织”的代表,也是企业的利益集团之一,他对企业所有的评价内容都十分关注。

      《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则。

      所谓真实性,当然是指会计信息处理后所形成的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可信。企业经营综合评价首先反对就是浮夸,就是虚假。

      全面性原则是指《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与业绩。一套不全面、不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使十分真实,也会产生误导,导致评价者形成错误的评价结论。

      有效性原则要求《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直观、清楚,能让使用者一目了然,总揽全局,迅即形成明确、正确的评价结果。有效性原则作为真实性、全面性原则的补充,是保证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简单、实用的重要原则,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真实、全面、有效的原则,对我国当前采用的二个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改进完善,构筑既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营运、发展能力,又能反映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权益保全能力的新的《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总结、评价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实际上就是《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从财务角度出发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我们称之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该体系的八大指标可以作如下分析(见表1):

      

      以上分析表明,该体系作为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合理的(若力求全面的话,似可增加财务结构方面的评价指标,如资产净值比率等),但若作为企业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显然不尽全面。

      1.该体系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四项指标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用各种变现手段的总体水平和对长期负债的偿还能力。应该说,通过这五项指标,债权人可以直接掌握企业的负债水平,了解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强弱,从而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同样,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能通过这五项指标了解企业生存能力的强弱,进而合理调整筹资方式、资金运用方式,调整财务结构。

      2.该体系中的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是二个总量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基本上反映了投资者资本的收益状况和企业总体营业收益状况。但这一组指标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一是用营业收入利税率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其分子(利税总额)分母(营业收入总额)有不可比之处。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改革深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多种经营越来越多,对外投资活动甚至投机活动(如期货交易、证券买卖)都有相当程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企业的利税总额显然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净收益在内,而营业收入仅指基本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二者显然是不可比的。因此,可用“经营收入利税率”代替营业收入利税率。公式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