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劳资关系嬗变:层级分化与协同治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良谋(1959-),男,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 大连 116025;胡国栋(1983-),男,山东菏泽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辽宁 大连 116025

原文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内容提要: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劳动过程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简单的分工协作,而采用跨组织边界的模块化作业方式,表现为由旗舰企业到外围供应商逐渐分化的复杂分工协作体系。该劳动体系使劳动力分化为核心劳动力和边缘劳动力两大群体,而劳动力的分化与资本权力的集中则使模块化生产网络形成“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格局。本文针对新劳资关系格局存在的各种弊病,指出未来劳资关系的治理必须摆脱经济人假设支配下的零和博弈逻辑,转而塑造合作共赢的新型劳资关系。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治理需要在技术、市场与社会价值观构成的开放环境中,由资方、劳方、政府和媒体共同在企业、产业、国家与社会四个层面围绕共享利益平台,建构均衡博弈、网络协同的治理机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字号: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的产品内分工更加精细化,企业围绕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形成了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连接的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这样便形成以产品的模块化为基础,通过编码化信息的流动,将生产和组装模块的企业连接而成的模块化生产网络(Sturgeon,2002)。模块化生产网络是一种开放式生产体系,与以企业内分工协作和垂直控制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产组织不同,它使原来分工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和关系模式发生重要改变。在新的生产组织中,随着分工的深化和劳动过程的重组,劳资双方力量及劳资关系格局进而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往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稳定劳资关系格局逐渐被一种“由合作产生的利益分配结构”所取代(青木昌彦,安藤晴彦,2003)。那么,在生产组织变迁过程中,劳动力与资本双方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治理及整个社会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使劳资双方由对抗走向合作,又如何在开放环境中对模块化生产组织中的劳资关系进行协同治理?

      一、分工重组与模块化生产网络劳动过程的纵向分离

      1.技术分工、功能分工与生产组织的结构演变

      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与分工的形式密切相关,“劳动分工是组织的基础,实际上,组织是因为劳动分工而存在”(卢瑟·古利克,2000)。劳资关系表现于生产的劳动过程之中,因而透视劳动分工形式的变迁是分析模块化组织劳资关系的前提。模块化生产网络产生于生产组织形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泰罗制的原理是将劳动分解为若干运动进程,这些进程是以时间和空间维度衡量的若干精细化的单位,然后按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将这些单位重新组合起来。19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按照泰罗制要求,首先把工人的劳动过程分解成在若干不同环节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将之细分为一系列相关联的动作单位,然后按照机器的转速和运转节奏把这些基本动作串联起来。以大规模生产见长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带来的规模经济的效应使大量生产和集中分配的作业按照纵向一体化模式向一家公司集聚,最终形成多职能事业部的M型组织结构(钱德勒,2004)。由泰罗制、福特制到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变迁过程,以专业化效率的提升为基础,组织一直按照技术分工的逻辑进行纵向一体化,将围绕相关技术分工所展开的产品上下游操作流程尽可能地整合到一个企业内部,将外部市场内部化并以权威体制和管理控制替代不确定性的市场机制,以此降低生产组织的交易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

      企业内部围绕技术分工而展开的细化劳动过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在科层制组织结构中,也会提高企业内部的代理成本和组织成本(胡晓鹏,2004)。在市场扰动急剧增加和技术创新非线性突破的新经济时代,一些大型企业为提高创新效能和组织的竞争优势而逐渐推行“归核化”战略,把原属企业内部纵向链条上的部分生产过程剥离出去,保留核心技能或业务,将非核心的业务技能以外包给其他具有生产能力的供应商。通过外购、外包或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的横向企业间关系表明大型组织出现纵向分离的趋向,这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合作交易方式被视为一种新的生产网络范式(Sturgeon,2002)。由于模块内部各相关要素的构成及运行依然以分工的形式展开,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出现是传统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但它却改变了传统生产组织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趋势,转而以功能为基础,将相关的劳动分工过程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独立生产功能的模块。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出现使以专业化为基础的企业内部技术分工转变为以功能为基础企业间的社会分工,劳动分工出现由细化向整合、由技术主导向功能主导、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的新变化。

      2.模块化生产网络劳动过程及劳动力的纵向分离

      市场经济中劳动过程的核心在于以分工协作为载体,以控制雇佣劳动获取商品生产的效率并以此实现资本的增值(谢富胜,2007)。模块化生产网络依然遵循着这种生产组织原则,只不过它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边界内部简单的分工协作,而采用跨组织边界的设计模块化作业方式,表现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分工协作体系。从劳动分工的角度看,模块化生产网络是一种围绕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产品辅助设计和加工、成熟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产品分销及其他各种服务性活动等价值链而展开的跨国性横向分工体系。在此围绕产品的不同环节而展开的网络组织中,模块化使劳动分工更为专业化和界限分明,使网络中出现了旗舰企业、高级供应商和低级供应商等由核心向边缘不断扩散的层级式企业网络。其中,网络旗舰企业制定设计标准和规则,控制核心技术及新产品研发等产业链的最高端环节,并将其他非关键环节通过外包等途径层层推向外围;围绕旗舰企业的第一层级是生产网络内掌握关键模块的一级供应商,负责产品的辅助设计和加工;一级供应商外围的是负责成熟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分销环节的二级、三级等低层次供应商。处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供应商从事不同的生产劳动,由核心向外围,劳动的创新性递减而操作性增强,产品的获利空间和附加值递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