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优扶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新思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文祥 本刊记者

原文出处:
中国投资与建设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和投资等“五大体制”改革相继出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应如何进行调控和管理?国家经贸委提出了“扶优扶强”的新思路,并在1994-1996年间付之“双加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造步伐,促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上水平)予以实施。这不失为新形势下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扶优扶强”是新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规范化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环境下进行平等竞争,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竞争的结果通常是竞争力强的企业占胜竞争力弱的企业,经济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战胜经济规模弱小、水平低的中小企业,这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客观现实。

      九十年代,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继续维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面临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的“复关”,国有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都将面临比自己竞争能力强得多的国外大企业、大跨国公司的强烈冲击。无庸讳言,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同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是相当弱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结构水平低,工艺装备落后,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要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5%,2/3左右的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国内落后水平;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品种少,能耗、物耗大,成本高。一旦“复关”和将我国经济运行正式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不仅汽车、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国外挑战,就连我国一向传统占有优势的轻纺、食品等轻工业也将受到巨大冲击。从国内看,国有企业也面临“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严峻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有企业,1993年,非国有制企业的工业产值已超过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相对灵活,技术装备水平在沿海一些地区已超过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国内竞争环境亦相当严峻。

      面临国内国外的双重竞争,搞好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思路,除了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体制改革手段外,作为促使国有企业物质生产手段进步的技术改造也有两个思路,一是撒胡椒面的方式,对现有的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改造,即所谓利用若干时间把全部国有企业改造一遍,使其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实力;另一种思路是选择一批条件好、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国有“强”“优”企业,集中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造步伐,使这些“强”“优”的国有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使其具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强大实力和活力,形成一批“国家队”和“省(市)队”的“强”“优”国有企业,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生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并使整个国有企业群体围绕这些“强”“优”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从而促使整个国有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得到提高和增强,国有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客观的现实情况迫使我们只能做第二种选择,第一种思路既无可能,也不现实。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不仅数量大,而且规模、技术水平、效益和活力相差迥异。如果按全部改造一遍的思路,国有企业高达3.4万多亿元的固定资产,要将其60%以上通过改造,达到或赶上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所需投资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国内每年用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不到3000亿元,即使不考虑重置价格上涨和技术进步因素,只考虑简单再生产的固定资产重置,也需要近10年的时间,如果考虑重置价格上涨和飞速发展的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为使通过改造的企业始终能追踪或赶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所需投资则更大,时间会更长,这是我国加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努力和“复关”的形势难以承受的物质代价与时间代价。其次,由于现有的国有企业技术水平、规模、效益、活力和管理水平相差很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后,技改投资的主要来源仍是银行贷款,对一些效益差、活力不足的技改投入,往往还会形成这些企业的沉重负担,使这些企业发展更加困难。而选择一批条件好、水平高的国有企业,集中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造步伐,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超常规改造和发展带动整个国有企业群体的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能解决技改资金的相对短缺,而且成功率高,见效快,这不失为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效方法。

      扶优扶强,符合加强政府宏观调探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改革目标。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对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管理也将由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代为决策向加强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要集中手中掌握的必要的资金和财力,重点支持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直接增强综合国力的支柱产业、重大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以及重大的跨地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国产化等技改项目,而这些正是扶优扶强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扶优扶强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效手段。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4%,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59%,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国有经济发展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的作用。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发展后劲、竞争能力强、经营业绩好、经济效益高的一类企业和产品有市场竞争潜力、有实力、有发展后劲但经济效益不稳定、扶一把就能加速发展的二类企业,使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造步伐,迅速具备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并通过连续不断地滚动改造,使其始终保持国际国内的技术领先水平,形成国有企业中的支柱企业和支柱行业;而对那些产品目前虽有市场但实力不强、产品单一、规模偏小、效益不好、难以发展的三类企业及没有实力、没有适销产品、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难以生存的四类企业,则实行兼并、停、关、并、转、破等手段,实现资产重组和存量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优者更优”、“强者更强”、“弱、劣者逐步变强”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换。

      扶优扶强是国有企业与国际经济接轨和合理地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国有企业一旦纳入国际经济体系运行,势必要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形成梯度分工,处于较低层次的分工地位,使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取得分工的效益。通过扶优扶强,使一批条件好、水平高的国有企业迅速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使这批国有企业能与发达国爱的企业形成水平分工。这样,使我国一批国有企业在世界市场上避开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从而使参与国际分工的效益和竞争地位大大提高。

      扶优扶强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和速度。技术改造项目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而“优”“强”企业的技改项目这一特点则更加明显,“优”“强”企业选择的技改项目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注意采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能与国际市场竞争,至少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企业管理水平高,整体素质高,企业经济效益好,还款能力强,投资于“强”“优”企业的技改投资回收时间短,效益高,不会形成资金迟滞,有利于技改资金的良性循环,滚动增值,使技改资金的来源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技改投入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整个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促使整个国有企业群体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后劲的不断增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