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美国的企业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少锐 天津职工纺织学院基础部

原文出处:
经济纵横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从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谷底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构成了其新经济的突出表征。一些经济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率先迈入了世界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时代,其经济连续增长时间很可能超过历史上最长的103个月的记录。 美国经济出现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创新求变构成美国新经济出现的微观基础。本文拟探讨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一

      70年代后,美国企业在国际上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此同时在国内则面临着资本、劳工和消费市场的挑战。在资本市场上,八十年代的金融动荡使企业筹集资本的风险加大,追求利润的压力增加;在劳工市场上,公司企业更加需要适应新技术的“知识型”人才,而不是传统的被动工作的职员;在消费市场上,“高附加值战略”已经提出,批量生产、工序分解的时代成为过去,按顾客需要同步地、灵活地生产正在导致一种新的规模经济,消费者的价值感和独特性使市场出现“分众化”的趋势,无论是定价模式,还是对市场的灵敏反应,都要求企业必须从全球态势出发,以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为后盾去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重人性、讲团队精神、精干、灵活、机动而又能实现‘非批量’的规模经济优势的新体制”(注:参见萧琛:《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效率、公平与深化改革开放》,1993.2,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3页。)。

      然而,在二战后尤其是到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企业依仗着战后初期的绝对优势而疏于创新,导致了美国市场模式无法发挥其潜能,暴露出美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主要表现在:

      (1)美国大企业仍保留着工业化时代的等级森严、 重物不重人的管理方式,大批量的生产和对误差的容忍;

      (2)美国企业的长期资金主要从证券市场筹集,其中30 %是发行企业股票,70%发行企业债券。机构投资者约在36%左右,个人持股率高达60%以上。由于这种股权结构中产权结构高度分散和个人持股的特点,股票分红率成为评价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美国公司普遍患有“短视症”,只注重短期效益,利润至上,而忽视长期投资和成长。

      (3)美国的传统行业如汽车业、钢铁业由少数大公司垄断,行业内部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意识;

      (4)由于国内的产业保护政策, 一些企业过分地依赖政策的庇护而忽视了创新求变。

      其结果,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受到削弱,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调整战略创新求变成为美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

      美国企业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组织结构创新。

      第一、人员裁减,机构消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应变的灵活性。美国传统公司体制的管理机构十分臃肿。美国前五百家大公司所设的经理阶层多达11—14个,经理秘书之比高达二比一,经理工人之比为一比三点四。这些问题到八十年代后期已经变得非常严重,八十年代美国产品的成本比六十年代以前要增长20倍,而同期劳工实际工资仅增长2.2倍。因此,美国许多企业首先进行内部经营整顿,甩掉了一些盈利欠佳的工厂和部门,集中经营那些盈利较多和富有发展前途的部门和工厂。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1981—1986年先后砍掉了价值59亿美元的 232家企业,关闭了73家工厂和办事处,压缩了照明设备和电动机等传统业务,提高了新兴行业的占有量,公司盈利大大增加。其次,开始改革“公司官僚”,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被拆除,九十年代,美国公司已经迅速地将其中间管理阶层至少削减了三分之一。总部设在东京的美国A&I废除了营业、系统、管理等部门的部长、副部长、科长的头衔。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将总部收缩,各种后勤、服务工作正在尽可能甩给日益完善的社会服务业。总的来说,大公司的规模都在向适度和精干的方向调整。

      第二,内部管理结构重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行“内部市场制”,即企业内部各单位在原矩阵式结构的基础上,打破条块界限,与其它部门直接进行横向联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在各部门之间形成厂商与客户的关系,各自相互独立,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其特点是:1、 大型企业被改造成许多小的能提供某种专门服务的自行管理的单位。智能信息系统利用企业内综合通信网或者组件系统把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成为一个工作整体,协调生产全过程和分散在各地的各单位之间的工作。2、 企业每一个部门的管理都通过知识型人员组成的一个几乎拥有全权的自行指导班子来进行。这个指导班子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理实行一抓到底的管理方法。3、 管理职能部门按工作成绩分配预算、工资、奖金和其他资源,同时也允许各部门按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自行组合和安排生产。例如在美国制药、电信和造纸业中,传统上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先后顺序现在已经趋向同步,各环节的专家们在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注:萧琛:《美国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