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人力绩效技术

作者简介:
张彦通 冯厚植 郑晓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科技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如何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但以培训为主要手段的传统人力开发理论比较注重对员工思想观念、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等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员工适应工作岗位环境的能力开发与培养。实践表明,影响人力绩效水平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去与员工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有直接关系之外,管理机制、环境配置、技术手段等因素也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影响员工绩效水平提高的诸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开发、设计一套适合每个岗位特点的绩效技术,用以武装员工,提高自我诊断、自我治愈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绩效技术开始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原因所在。

      一、传统的培训在解决人力绩效缺陷方面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培训被看作是最主要和最经济有效的改进人力绩效水平的技术手段。就业前要接受就业培训,上岗前要参加岗前培训,工作中要进行在职岗位培训。但培训在多数情况下,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灌输式教学,由教师决定和告诉我们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及如何才能掌握这些内容。我们跟着教师的讲解或演示亦步亦趋,带着耳朵听,带着眼睛看,带着脑子记。当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怀揣证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着手自己的工作时,却经常发现似乎一切都变了样,一切都出了差错,但这时又无处再投师问路,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多长一个心眼。

      培训内容往往是经过精心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具有共性、基础性和普遍性,美其名曰“我们可以终身受益”,但与我们的工作急需往往毫不相干。有些内容确有用处,但当我们终于有一天要运用时,却发现从前的课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开始期待再次充电式培训。培训内容在组织上大多具有内在因果联系和逻辑关系(起码在教师头脑中是这样的),然而很少有人在乎这些内容传授到学生的头脑中,与其工作实际或切身体会结合后是否仍能保持原状。有些东西在课堂上学起来有滋有味,游刃有余,而实际做起来却如同嚼蜡,捉襟见肘。由于培训追求时效,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尽可能苦口婆心地多讲解一些知识:部分对自己有用,部分对别人有用;部分现在有用,部分将来有用,以为多学总没有错,于是我们对脑子寄予了厚望,结果往往时间一长,我们穷于应付灌输的脑子不是抓了芝麻忘了西瓜,就是被急剧增加的知识和加速的技术更新冲得混乱而不可收拾。

      对培训质量的评价通常是在培训结束时,由学员在特定的评价表上像参加另一次考试一样,答出自己对培训内容、方式、组织等方面的评判。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和组织者工作成绩的评判,而不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表现,而很少考虑培训对每个具体的学生受益多少,更没有人为此提供“售后服务”或“跟踪服务”。次质培训产品的反馈只能使后续者受益,而后续学员又有何具体要求和特点,新的课程对他们有无帮助,也只有等接受完课程才能知晓。在进行培训之前,人们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了解学员急需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以及工作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员工能力的有效发挥,特别是区分哪些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可以转换成各类作业指南、工作手册等绩效辅助工具,以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和对记忆的依赖作用。

      此外,作为改进管理绩效重要手段的专家咨询,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这些高度专业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咨询专家使许多企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凭借自己的独具慧眼和妙手回春的智慧,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找到症结所在,开出治症良方。但是当咨询专家告退,新的问题出现后,我们的组织管理者或员工面对类似问题仍然经常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我们过分依赖专家,没有向专家学会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愈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二、课程开发对提高培训质量可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克服传统培训的不足和弊病,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课程开发(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 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始于对学员培训需求的分析,了解学员特点及对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的要求,教师综合多数学生的共同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授方法等。经常性的过程评价和信息反馈是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不再是培训过程唯一绝对的主宰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地担当课程的设计者、提供者、组织者或协调者。同时,学员一改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成为培训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课程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和培训的实施过程,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小组讨论、项目教学、角色互换、沙盘演示、模拟训练、现场考察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培训活动之中。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实时教育模式开始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并已逐步成为许多跨国集团对其学员实施岗位培训或教育的重要手段。远程实时培训的发展为现代培训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培训不再是远离岗位的脱产行为,不再是集中式被动的听课与灌输行为,不再是脱离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预习。许多人通过Internet或企业内部培训网,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各种可选择的培训计划,更适合当代工作内容岗位全球流动的职业发展特点,学员可以与任何专家、学者等进行实时交流,实现理想的一对一的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育。学员可以将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通过网络向外发布,并得到实时咨询,使许多问题在现场得到解决。这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学习或培训成为真正帮助学员改进工作绩效的工作辅助手段(Job Aid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