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上说,政治体系由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活动的主客体三者共同构成。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的相应的国体和政体。政治文化指政治团体与公民个人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活动的主客体,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相应的政治文化氛围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各种政治元素,包括政治团体及其构成要素——政治人,这些政治元素在政治生活中构成一定的主客体关系。 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与政治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有何种政治活动主客体,就组成何种政治制度,形成何种政治文化;一定的政治制度,又会塑造、化成一定的政治主客体和相应的政治文化;而一种政治文化,对于孕生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客体,起着思想观念和舆论环境上的潜移默化的氤氲作用。 关于政治文化,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这样认为:它是一个民族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对政治过程的态度和情感的总和,是政治体系的基本的政治倾向。他认为政治文化含有三方面的基本成分:(1)认识的成分,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对政治体系活动、政治领袖的形象、现行政策的了解和认知。(2)感情的成分,指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感情,这种感情决定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一定形式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3)评价的成分,即一定社会中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评价和看法。社会成员往往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来评价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确立的民主规范来评价一定的政治体系,认为该体系民主或不民主。[1] (P139-140) 在我们看来,政治文化由两个侧面共同构成。一个侧面,是政治统治者所倡导的政治文化,或叫做官方政治文化,它是根据官方标准确立的、居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政治文化;一个侧面,是广大社会公众所持有的政治文化,可以称为民间政治文化或大众政治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二者有时会产生相当的差异甚至是严重的冲突,形成二元甚至多元并存的格局;有时又会趋向一致或近似,形成官方和民间共同期望的政治价值观。这两种政治文化是趋于一致还是二元甚至多元分殊,取决于官方政治文化与民间政治文化在政治认同上的互动和整合程度,而不论这种整合是人们发自于内心的主动认同,还是强力压制下的被动服从。官方政治文化与民间政治文化的二元甚至多元分殊的情况,往往出现于社会大变动时期,或者是大变动来临的前夜;二者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状况,一般存在于社会平稳发展时期。 从政治生态理论视角看政治文化,既要立足于政治体系,又要超越政治体系,着力于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生态联动。在政治体系内部,主要探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及政治主客体活动的互动与整合。这种互动与整合,以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政治期望和政治文化追求为依归,如此,政治体系方能求得赖以存续的社会合法性和政治生态基础,获得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以及社会成员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积极评价,并转化为对政治体系的支持和拥护,最终谋得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的主动参与。这即是说,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往往受到政治制度、政治活动与政治文化(尤其是民间政治文化)之间一体化程度的影响。三者之间形成默契与一致的时候,政治行为易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相应的成果预期;反之,如果政治制度、政治活动与(民间)政治文化之间的价值目标相去甚远,政治行为则难获成功。 超越政治体系看政治文化,立足点当更为高远。以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为标的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要求,就不仅仅满足于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相应的公民认同,更进一步,它对政治体系提出了超越政治本位主义的要求,旨在要求政治体系之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的制定和实施,须以更宏远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目标,因而它就超越了政治本位、集团本位和阶级本位,也就不再是政治中心主义的政治文化,而是政治工具主义的政治文化。再进一步,当着这种政治文化不仅以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旨归,而且执著于政治、社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生态联动时,痴迷于社会进步、人类福利与自然环境的荣辱与共时,这种政治文化的境界就更上层楼、更为高远了,它就升华为一种政治生态文化了。 一、政治中心主义:反生态的政治文化 概而言之,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政治文化,如前所述,以政治中心主义为特质的反生态的政治文化,和以社会进步与人类福利为中心的、带有工具主义性质的政治生态文化。 反生态的、政治中心主义的政治文化,在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近似表现。如在西欧,有黑暗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政治文化;在俄罗斯,曾存在有俄罗斯帝国中央集权的沙皇专制政治文化;在日本,曾长期存在着中央集权的天皇制政治文化……这诸种政治文化的共同特征,是极力营造政治挂帅、权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整个社会及其成员因之被强行纳入专制政治轨道,按照官方政治标准予以政治教化和政治模塑。但上述所有类型的反生态的政治文化,无论其历史延续,还是其理论性和系统性,都难以与历史上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治文化相比肩。故而,以中国封建专制政治文化为蓝本,揭示此类政治文化的反生态本性,对于构建当代生态性政治文化,也许不无现实意义。 中国封建专制政治文化具有反生态的特性,而这种反生态性又是通过专制政治文化的君主至贵、百姓至贱的政治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的“泛政治化”体现出来的。[2] (一)“君权至上”的等级政治文化 前文述及,政治文化有两个层面:官方政治文化与民间政治文化。但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二者则合为一体,民间政治文化为官方政治文化所吞没,甚至说,根本就未曾萌生过民间政治文化的幼芽。专制政治制度只容得下为专制统治造势的官方政治文化。 封建专制社会的存续,以皇权至上和君主统治的稳固为前提。作为维护与阐扬此一政治统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必以鼓吹君权至上为主旨,以探讨如何统治人、桎梏人、束缚人、琢磨人为内容。所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政治教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