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以及其他一些人)应该阅读再阅读并进行讨论,而且应该进行超越学者式的“阅读”或“讨论”,否则将永远是个错误。更错误的是忘记理论、哲学和政治的责任。……没有这种责任便没有前途。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和继承,也不会有任何前途……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詹姆逊的思想发展 詹姆逊读博士期间主修法国文学,并曾先后到法国和德国留学,这使他得以从原文阅读了大量法国的理论和德国的哲学著作,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路。他说:五十年代,新批评盛行,尽管至今作为一种细读方式仍有一定价值,但它把文学作为一个封闭的有机体,显然过于狭窄;现象学虽然拓宽了文学解释的范围,然而只是侧重于主体和意识的投射,仍不能说明文学和社会的内在联系。这引起了他的思考。此时,诺思罗普·弗莱的《批评的剖析》和法国的存在主义及结构主义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以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观为指导,运用弗莱的文化观点和法国的结构主义,于六十年代写了《马克思主义和形式》(1971年出版),将形式的构成和文学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赋予形式以具体的内容——一个时代的范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逻辑。这部著作首次摆脱了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辟出一条文学与社会尤其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的途径。接着他又写了《语言的牢笼》(1972),但他认为该书只是对结构主义的一次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和形式》相比已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 沿着辩证思维的道路,詹姆逊又融合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进一步完善他的思想,写出了《政治无意识》(1981)一书。这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批评理论界的地位。在这部作品里他将一切文本(包括批评之批评文本)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提出了独特的解释文学作品的叙事分析方法:叙事艺术是人类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叙事方式去了解历史,形成历史叙事,但历史既指事件也指存在方式,由生产方式决定,因此必须认识主体对过去的理解和阐释行为,因为阐释行为本身也是叙事,是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体现;文化制品和叙事形式本身形成“形式的意识形态”。《政治无意识》在文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被广泛引用,许多学生以这部著作为题写博士论文,有关研究专著也开始出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所谓的后工业时期。作为一个富于总体观照的批评家,詹姆逊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观察,从文学研究转向了文化研究,写出了宏篇巨作《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这部著作是他1984年发表于《新左派评论》的同名文章的扩充和发展,但其思想形成始于1982年秋季在惠特尼博物馆的演讲《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通过以辩证的方式分析文学、绘画、建筑、音乐和电影等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制品,对生产方式与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历史意识和时空变化的联系,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论述。 这期间,由于消费社会所引起的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发展,詹姆逊对文化研究倾注了更大的心血。他认为,整个文化现在正经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电视、电影、以及电脑的发展,具有“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时间性,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有最短暂的闪光,但一切事物都不会有重大的停滞,虽然它们不断地产生和消亡。不断变化的经验和价值开始支配语言和感情,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认识:“迄今没有任何社会像这个社会这么标准化,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时间溪流也从来没有如此均匀地流动。”( 1)因此,“现在开始感觉到的东西——作为后现代性的某种更深刻、更基本的构成而开始出现的东西,或至少在其时间维度上出现的东西——是现在一切都服从于时尚和传媒形象的不断变化。”(2)詹姆逊断言, 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将改变人们的感受和经验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从九十年代开始,他非常重视影视文化,重视影视文化的内在逻辑,因为他认为它们更能向我们展示文化意识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出于这种考虑,他连续出版了两本论述电影的著作:《可见的签名》(Signature of the Visible,1990)和《地域政治美学》(The Geopolitical Aesthetic:Cinema and Space in the World System,1992)。 最近两年,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又写了论述后现代二律背反的《时间的种子》(1994)(中文译本已由漓江出版社于今年5 月出版)和《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将由英国新左派[Verso ]出版社出版)。后者一个重要的论点是文化和金融资本的关系,他通过对货币二次抽象及其运作的分析,重申了文化与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 纵观詹姆逊的思想发展,可以说他经历了从文学到文化、从批评到理论的过程。虽然他的作品内容和分析论述多有变化,但辩证法和历史观却始终如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利用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并不完全赞同),并不意味着我离开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一切理论方法都可以为之所用,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是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关系,因此生产方式影响一切意识形态的产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思想理论;但以前马克思主义批评多从某个阶级出发来分析客体,不注意从资本和价值或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进行分析,因而具有简单的对应性。而在后现代时期,必须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出发,从资本和价值的运作来分析,所谓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实际就是资本运作和文化间的关系,不把握这种关系,就难以去谈论理论,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观察和理解,无法深化对文学和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