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华人经济的发展,汉语文学也呈现全球化拓展的态势。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学现象,日益受到海内外华文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仍未完全进入理论研究的层面。因此,如何在总结文学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辟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使其进入文学理论和美学的层面,应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海外华文文学界有一个特别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这一领域的女作家创作相当活跃,而且她们已于1987年成立了“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1993年改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先后在美国、马来西亚、台湾举办了四届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成果有目共睹。近十多年来海外华文女作家的作品在大陆陆续出版,很多女作家的作品已为人所熟知。但与海外华文女作家积极活跃的创作状况形成反差的是:以她们为对象的研究相对滞后,至今未见有从整体上对她们进行研究的成果,只有一些对个别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个报刊,出版的专著也只限于作家的专论,如庐湘的《赵淑侠的路》〔1〕、 梁若梅的《陈若曦创作论》〔2〕,将其作为创作群体进行总体综合研究尚未展开。近几年来, 中国大陆女性文学研究兴起,也有引人注目的成果,但研究者的目光多放在本土的现当代女作家,对海外华文女作家关注不多,从文化的角度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思维和方法对其全面研究的就更少,因此,本文拟以性别和文化为视角,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外华文女性作家及其文本进行研究,并对女作家在海外华文文学,甚而整个汉语文学女性写作中的特殊地位进行理论探讨。我们认为,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进行解读,不仅是将方法运用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两者的自由“对话”。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所以,在进入具体的分析研究之前,有必要就选择的角度、研究的方法作一交代,探讨其对研究对象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可行性,也有必要对与此相关的某些概念及观点,如“海外华文文学”、“女性文学”等作清理和归纳,使研究的范围更加明确和清晰。 首先,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汉语文学,“它是中国或华裔外籍人所写的汉语文学,又是所在国文学的一部分,早期有浓郁的移民色彩,后来虽有向所在国本土文学靠近或与之融合的趋势,但仍保留自身的民族性有自己独立发展的轨迹。”〔3〕也就是说, 异域的作家运用汉语将他(她)们的生活和生活体验化为形象和诗学。本文所研究的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同样包涵有总体海外华文文学的这些重要特征,我们的研究同样要在海外华文文学总体的历史动态演进中去把握其发展的轨迹,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去认识其内涵及其复杂性。 其次,我们面对的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是“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在学术界和文学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界定,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类别或文学分支,它的理论纲领及目的意义等,仍存在争议,本文之所以特别说明我们研究的是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而不用一般所说的“女性文学”,缘由正在于此。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地位不是太边缘就是不够边缘,学术界极少把她们作为一个群体来关注,在我们看来,由海外华文女性作家组成的创作群体是值得学者去探讨和发掘的,她们相似的文化身份,处于双重或多重文化碰撞的处境,女性在这种背景下特殊的感知方式,都使她们在艺术表现上呈现与男性作家不同的诸多特点,这些由于共同人生感受所产生的相近的文学倾向应是我们研究赖以成立的基础。当然,在假定海外华文女作家共同的文学倾向时,我们的态度也是审慎的。主要是应防止为了寻求共同性而掩盖其复杂性和个体女作家创作的差异性。我们的研究是对海外华文女作家生命体验和声音的认真阅读和细心倾听,而不是要从中寻找什么女性的性别姿态或先验本质,更不是对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进行规范化的限定和引导。我们把观察的焦点及思维重点放在女性作家及其文本上,用一种新的眼光给这一领域以新的视野,在海外华文研究中切入一个新的批评层面和视角。由于海外华文女作家的文本多以小说等叙事类作品为主,本文的研究也就侧重于小说文本。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是“了解女作家们的自我意识如何在文学中从一个特殊的位置和跨度来表达自己,发展变化以及可能走向何处,而不是想窥探一种天生的性别姿态。”〔4〕 “性别”作为一种角度或立场,并不是指生理性别(sex), 而是社会性别(gender)。这一角度更多包含对性别的自觉与反思,社会性别的角度突出对女作家的研究,但又不局限于此,它极力扩大女性主义的思考范围,研究文化深层的社会性别问题。 “文化”作为一种视角,旨在开拓批评的视野及思考范围。将文学放入文化中去研究考察,并将它们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将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开放性及丰富性,而且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在文学中透视文化因素,也将使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由于海外华文女作家所处多重文化冲撞处境的复杂性、流动性、边缘性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所以我们将性别和文化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视角和立场,而这与女性主义批评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紧密联系的。 从广义上来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身份”的批评,它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出发点,将历史上被压抑的妇女声音、被埋藏的妇女的经历,被忽视的妇女所关心的问题,由边缘推向中心位置。如果说妇女长期处于主流文学批评的边缘的话,那么一个国家中少数民族的妇女作家处于双重的边缘——主流文学批评的边缘和主流女性文学批评的边缘。女性主义“身份”批评既反对性别歧视,又抨击种族主义,同时探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区别。海外华文女作家在其居住国都是属于双重边缘的文化群体,因此“身份批评”对于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的研究是最具启发性的,而且这种批评与文化研究最为接近,有助于我们从社会性别、种族等多重视角,探讨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所蕴含和有可能涉及的诸多复杂因素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