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21世纪中国教育的光辉前景

作 者:
焦新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反复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全面论述了教育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把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看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措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新时期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和落实,为实施科教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描绘了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跨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站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影响的精辟论断,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形成了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一系列方针与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再次号召全党“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一届政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成立了以朱镕基总理为组长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目前,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和“科教兴国”战略已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重要出发点。全党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不断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与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贡献,为把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为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国政府提出了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坚持“两基”工作是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在,全国已有65%以上的人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由1978年的18.5%下降到6%以下。 基本改变了我国文盲、半文盲大国的状况,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教育宏观结构的调整,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的三级分流,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目前已经达到56%,2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了2770.22万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 我国原有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已得到补充和充实。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全国已经有8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数以亿计的职工和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文化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报考人数累计已达到2000多万。

      ——高等教育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由1978年的89.16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近590万人,大学毛入学率从 1.4%提高到9.07%,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20年来高等教育共培养本专科和研究生1801.15万人,其中博士生3.6万人,硕士生39.46万人;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和学科为宗旨的“211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妇女和女童教育、少数民族教育、贫困地区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空前发展。普通高校、中学和小学女学生占大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从1978年的24.1%、41.5%、44.9%提高到1997年的37.3%、45.5%、47.6%;少数民族学生占大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从4.2%、3.8%、 5.3%提高到6.8%、6.7%、8.9%, 已接近或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内蒙古等八个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省(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6%,其中女童达到97.1%,全国有1 万多所各类学校进行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涉及少数民族语言60多种;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在校生从1978年的3.1 万人增长到1997的34.1万人;为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政府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1995—2000)”,为此,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将超过100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