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顾海良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原文出处:
成人高教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邓小平教育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深刻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培养目标、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经过近2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实践检验的真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凸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一文中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注意从总体上领会和科学体系上领会和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注意从这一理论论述较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从对邓小平理论“总体”理解的高度,结合教育领域工作的实际,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作出深入的理解,这是我们学习、掌握和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视角。

      首先,我们应该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总体”把握上,认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总体”把握,要着重理解以下三个重要判断的内涵:其一,从近2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应着重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的内涵;其二,从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来看,应着重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理论的内涵;其三;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来看,应着重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内涵。密切地结合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对这三个重要判断的内涵作出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其次,从对邓小平理论“总体”内容的把握上,深入理解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其中,贯通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三个理论观点是最基本的:一是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新概括,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三是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这是邓小平理论中其他一系列观点的立论基础。

      从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上来看,以上这三个基本的理论观点,在邓小平教育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运用及发挥。其一,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同样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起点,而且也是贯穿于邓小平教育理论各方面的核心内容。早在1977 年8—9月间, 邓小平同志就从教育战线开始,着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艰苦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就是,他在这一年8月初对“两个估计”的深刻批判, 为正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就和教训,为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接着,他在9 月中旬提出当年立即恢复高考制度的决断,为当时教育界的拨乱反正起到了重要的实践上的推动作用。这些不仅对教育领域,而且为全国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同时也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起着重大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推动作用。其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就是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形成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总体思路。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规定。其三,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完全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的。这些都说明,只有从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及其基本观点的高度,才能真正地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各方面内容及其科学体系。

      再次,从对邓小平理论“总体”的把握中,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总是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论述教育问题这一显著特点。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1〕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是从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高度, 从发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优势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以“战略眼光”提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