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的核心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融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龙岩师专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教学原则是教学论中的重要问题,现代教学论中的普通教育的教学原则体系因缺乏核心原则而呈现一定的无序状态。从教学论的理论逻辑出发,更以服务教学实践为目的,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全面阐述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融合这一核心原则,并将之与原有的教学原则作了比较分析。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原则的根据有二,一是教育目的、教学任务,二是教学过程的规律。两条根据缺一不可,统一于人们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学原则对教学全过程应起指导作用。

      然而,把一般的理解加以具体化的时候,特别是在具体提出和论证教学原则的时候,就出现分歧和异议了。这既表现在数量上——原则的条目与内容,也表现在质量上——原则的结构与层次。这种情况,使得教师在实践中难于适从,教学原则难于发挥好指导作用。原因何在?关键在于人们对“基本要求”的把握不一,而这又源于对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的基本规律的认识不一。

      二

      什么是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是指教学活动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是通过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一般任务则处于教学任务目标体系中的顶端,由知识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三种构成。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项: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

      由此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尽管有丰富的内容,但却是概括的一般的内在规定。教学原则既然作为指导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就应当与教学的基本任务保持在同一层次上,保证原则对任务的对应性,保证两者对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否则,就必然导致教学目的的实现处于混乱、失衡的状态。

      什么是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客观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教学过程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出来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就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它们之间交互作用就构成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怎样的教学规律才够得上是基本的?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我国教育界主要有四种主张〔1〕:1、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提出教学规律;2、 从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关系揭示规律;3、从教学过程不同层次探讨规律;4、从教学过程的内部和外部关系概括教学规律。结合这四种主张的观点可知,第一种、第四种的角度宏观些,第二、三种的角度较内在。作者倾向于不那么宏观,主张应内在的全面发展地有层次地认识教学过程自身的基本规律,这样,或许更切合教学实践的需要。

      确立科学的教学原则自然依从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了。然而,在制定教学原则时怎样将“基本任务”与“基本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规律”与“任务”这两方面的根据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态度不妨大胆些,将那些对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起普遍影响的规律择取出来,以之作为原则的依据。这样,原则会比较精确,更能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制定教学原则的目标在于,通过对教学工作提出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操作,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实现教学目的。从教学工作的承担者的角度来看,教学原则首先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有优先的影响与选择。建立教学原则体系,并从中确立核心的原则,均须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出发点。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原则的无序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操作。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2〕: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5、巩固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谁也难以否认这六条原则的重要性、 原则之间关系的密切性。但这些原则之间的联系究竟是如何恐怕不容易说清楚。可以肯定的是,这六条原则并非同处于一个层次。需要搞清楚的是,教学原则体系中有无占核心地位的一条呢?

      三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也应当构成一个体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教与学辩证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规律,教学的其他规律都是依从于这一规律的。为了积极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进而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在此提出,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融合的原则是教学的核心原则。

      教学过程就其性质而言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发展过程。作为认识过程,教师主要解决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问题;作为发展过程,教师着重解决学生的品德与个性问题。这两大任务的完成可以由教师贯彻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融合的原则得到最基本、最全面的保证。

      分解一下,科学性最内在的对象是知识与能力,艺术性则是知识与能力最直接的背景,艺术性与科学性融合起来就能保证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思想性最内在的对象是品德与个性,而科学性、艺术性则是品德与个性最关键的背景。艺术性自身也有内在的心理价值。知识是能力、品德、个性的生长点,知识能力的发展必然生成相应的品德、个性;品德既是规定知识、能力的取向,又是构成个性的有机心理成份;个性既是知识、能力、品德交互作用的产物,也是知识、能力、品德发展的制约要素。知识、能力、品德、个性本来就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和谐全面发展必然依从于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融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