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代教育科学和行为科学都得到长足发展,二者的相互交叉、渗透日趋频繁和深入。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教育行为学的建立已初显端倪,它的建立是行为科学广泛深入各应用领域的产物,也是教育科学研究朝着多维度、多层次方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近年来,行为科学已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局限于研究工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学说,发展为研究一切社会行为的学科,研究领域日渐扩大,涉及到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其分支学科,如组织行为学、医学行为学、犯罪行为学、青年行为学、艺术行为学等均已相继问世。教育行为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行为,对人类文明和自身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几乎任何人都要经历一个学校教育阶段。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开放性远距离教育的发展,学习行为已涉及到人生的中、老年期。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行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但是和其它应用领域比较,教育行为学的研究显得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它在社会行为中的重要地位不太相称。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建立一门对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教育行为学,以丰富行为科学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教育科学研究面临跨世纪的挑战,正朝着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向深入发展。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世纪,是日趋成熟的信息社会。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施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但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需要高素质的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而人的行为是其素质的外在表现,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主要通过他们的行政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表现出来的。同时,也主要是通过行为教育和行为训练来养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教育行为应当是研究素质教育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建立教育行为学,深入研究各类教育行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索教育行为效能训练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揭示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者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教育行为整体效应的机制,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扩展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点。 同时,教育行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不仅对学生的行为会潜移默化,而且对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行为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教育行为既有继承性,又具有时代性。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政策、教育制度诸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育行为以及社会对教育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也随之发生种种变化。教授卖煎饼、校园经商热的是非曲直曾经众说纷纭,“贵族学校”和教师从事家教也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令人莫衷一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对教育行为认识上的某些迷惑,教育行为在校园内发生的某些扭曲,都反映了教育行为理论指导的乏力。什么是科学、合理的教育行为?实践呼唤着教育行为学理论的研究,建立教育行为学更具有紧迫的时代意义。 二 教育行为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行为科学和教育科学这两个学科群中的诸多分支学科都有联系。其中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建构教育行为学必须弄清教育心理与教育行为研究的区别和联系,研究揭示教育行为的特征。 教育心理研究离不开教育行为研究。心理学家早就指出,“心理现象是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外部活动而只靠‘内省’是无法科学地研究心理现象的。所以要进行心理学研究,首先要解决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问题,以什么外部活动代表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从什么外部活动探讨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1〕这里所说的外部活动, 即人的行为。同时,教育行为研究也与教育心理研究紧密联系,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心理。因此,行为科学的某些分支如组织行为学,有人就将其研究对象界定为“一定组织中的人及其心理和行为”。〔2〕 但是,教育心理研究代替不了教育行为研究。首先,教育行为和教育心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一元线性因果关系。例如,学生在教室里目光凝视、默然端坐的行为,可能是全神聆听,也可能是心猿意马。一种行为的后面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心态。教师希望学生成材,有的爱之过宽,有的则责之过严,同样的动机却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行为。一个有认真学习行为的学生,其动机或是振兴中华、报效祖国,或是兴趣使然,或是强烈的利己主义目的,或是多种动机的交织。心理和行为经常出现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因果。有时行为会掩饰住真实的心理动机。因此,只有进行科学的教育行为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洞察和把握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的规律性。许多学习行为、教学行为,只有将它们和生活行为、道德行为、政治行为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其行为的意义,行为的指向。 教育心理研究代替不了教育行为研究,还因为教育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性。教育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角色行为。它除了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角色行为的本身特征。这就是教育行为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示范性特征。教育行为除了与心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感知、需要、动机、激励等方面的规律外,还有行为的外显、互动、组织、管理、决策、权变等方面的自身规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行为研究比教育心理研究更为重要,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品格。行为科学中的有关定义指出,行为是个体心理特征和环境的函数。用一般的数学模式可表示为: B=f(P[,a、b、c]·E[,m、a、o]) B——行为,P——个体心理特征,E——环境因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