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介,促进转化

——略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智慧,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 湖北大学物理系,430062 湖北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中介不畅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重要原因。有效地促进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需要教育理论研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介环节,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充分认识中介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应用与开发研究,倡导以课题为中介的合作研究与交叉研究,重视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传播与推广,积极探索与创设中介系统。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中介不畅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重要原因

      教育理论研究要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理论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已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我们还应看到,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况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际,解决不了我国教育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则认为,并非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际,至少并非所有的教育理论研究都脱离实际,问题在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忽视教育理论的作用,对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学习,也不运用,还在凭经验、凭感觉办教育。这两种不同的看法虽都有点以偏概全,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状况却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理论研究没有充分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现实需要,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往往在认识上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实际对策上也显得软弱无力;其二是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难以向教育实践转化,在教育实践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成果是相当丰富的,包括被实践所确认的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然而这些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际运用的却不多。

      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方的原因造成的。按其成因,我们可将“相互脱节”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造成的相互脱节,即一方面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确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忽视教育理论的倾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在教育界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倾向,前者影响教育理论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后者影响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需求,这就势必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供求上的脱节。另一种类型是由于中介不畅所造成的相互脱节。此种情况并非出于理论脱离实际,或者教育实际工作没有理论需求,而是因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都没有重视研究与解决中介问题,从而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教育理论的供给与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需求之间,不仅得不到沟通与调节,而且形成某种梗阻现象。在此情况下,也势必导致两者的相互脱节,教育理论难以向教育实践转化。

      要有效地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向教育实践转化,在当前应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认识上要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各自存在的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倾向,提高相互结合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二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应增强中介意识,充分认识中介环节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与创设中介系统,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向教育实践转化。下面重点讨论第后一个问题。

      二 中介在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中的作用

      中介系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间环节,属事物之间间接联系的范畴。认识中介在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必要明确以下3个问题:

      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间接联系

      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按其距离的大小和紧密的程度,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指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间接联系则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通过较多的中介、中间环节而发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2页)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完全不需要中介的联系是没有的。

      在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做为认识的成果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直接地自然地发生的。事实上不论是实践向理论的转化,还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都需经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才能完成。所以,理论与实践之间,自然也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属于间接联系的范畴。

      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时,忽略两者联系的间接性,乃至将这种间接联系误认为直接联系,并以直接联系的标准来要求间接联系,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简单化。一旦认为理论缺乏操作性或不能直接为实践服务时,便认为是理论脱离了实际。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因为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是不可能跨越中介环节而一步到位的。

      2 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中介具有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根据事物间间接联系的不同情况,中介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一是在事物的横向联系中,中介是处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要素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其二是在事物的纵向发展过程中,中介表现为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渡形态或中间阶段。对于中介的两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后者,在研究事物的发展时,只注重起始状态与结果(目标)状态,而忽视中间过渡状态的研究。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就存在过渡的形态。同样,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亦存在过渡形态。对过渡形态缺乏研究和预计,必然使发展受阻乃至发展目标落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设计改革与发展时,必须明确3种状态, 即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